English

西藏新發現距今約700年的遺存壁畫

2017年10月27日 13:5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拉薩10月26日電 (孫翔)記者26日從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文化局(市文物局)獲悉,該單位與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調查組發現“果拉康”遺址。遺存內壁畫保存較完好,研究人員初步推測其形成于14世紀前後,距今約700年。

  山南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副局長強巴次仁介紹,山南市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與印度、不丹接壤。該地歷史悠久,是藏文化的發祥地。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柴煥波介紹,該處遺址位於山南市隆子縣日當鎮日當村果組,調查組將其命名為“果拉康”,“拉康”在藏語中指寺廟中的殿堂。

  遺址由佛塔和環塔的附屬建築組成,現為村民平措多吉的住宅和私人佛堂。佛塔殘高約9.4米,底部為四方形塔基。佛殿(暫稱)和察康(寺廟中的房間)的南側為回廊建築,回廊內部分割成四間方形小屋,互相以門道相連。

  據柴煥波觀察,佛殿內南、西、北三個方向的墻壁共繪有七尊大像,他推測為七佛;還有十一面多臂觀音、金剛薩埵、綠度母三尊大像。每尊大像四週有黃財神、護法等小像以棋格狀分佈。回廊第一、二小間的頂部藻井,保存有較完好的壁畫。

  柴煥波20多年前曾在山南地區(現為山南市)從事文物普查,近期從事孟加拉國等地的佛教考古。他認為此處遺址建築獨特,與西藏早期寺廟塔寺結合、彼此分離的結構不同,果拉康遺址的佛塔與殿堂連接在一起,構成從佛塔到四週圍廊從高到低的格局。柴煥波推測該建築很可能是藏傳佛教前弘期到後弘期早期一種已失傳的建築模式。

  調查組觀察到遺址內壁畫以紅色為基調、以黑線勾勒輪廓;構圖以中間為主像,四週小像以棋格狀排列。柴煥波介紹,壁畫中未見漢地的藝術因素(如運用青綠色彩,以山坡線為背景等),這種風格與附近的日當寺早期壁畫相似,年代在13至15世紀間。

  調查組在遺址採集到藏文經咒、圓雕佛塔兩類擦擦(小陶塑)。柴煥波介紹,這兩類擦擦都是東印度擦擦的最早形態,常見於孟加拉國7至13世紀的佛教遺址。據此推測,果拉康建築的年代為藏傳佛教後弘期早期,可能早于壁畫的年代。(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