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幕歌劇《人聲》亮相北京三里屯新銳范兒十足
中新網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 應妮)第20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卯足了勁兒想帶來些不一樣的。繼上周在三里屯紅館上演了“浸沒式歌劇”《小狐狸》之後,獨幕歌劇《人聲》19日晚又在此上演,女高音娜奧米·貝爾頓一人從頭到尾撐住全場。
《人聲》是法國作曲家弗朗西斯·普朗克于1958年完成的獨幕歌劇,時長僅50分鐘左右。該劇的情節很清晰:一個女人獨自在房間裏接打了幾通電話,並由此引發了關於生存與死亡、愛情與痛苦的對白和獨白。呈現在北京的這一部由比利時透明歌劇院和安特爾普皇家音樂學院聯合製作的,其最獨特之處在於演出從頭至尾,整個舞臺上僅有女高音一人,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獨角戲”歌劇。
紅館上演的這版《人聲》添加了“夜半巴黎”場景,觀眾入口處的小片區域被佈置成音樂酒吧,女主角在此獨酌,隨後她走出表演區域,從觀眾中拉起一名年輕小夥子坐到桌前,給他倒了杯紅酒,還圍著他唱起來。這位年輕男觀眾一時不適應這樣的架勢,滿臉尷尬地笑著,現場十分逗趣。
直到酒吧中一個老式撥號電話響了起來,女主角飛速搶上前接電話,這才是歌劇《人聲》的正式開場。通過臺燈、內衣、電話、鬧鐘等小道具以及投影的運用,讓觀眾如同置身女主角的臥室,零距離感受眼前發生的一切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伴奏音樂經比利時作曲家、鋼琴家、打擊樂演奏家傑羅昂·瑪萊斯重新編排由鋼琴及打擊樂完成,而音樂家本人在現場親自上陣演奏。
“這部歌劇創作時代是1958年,在當時對女主角來説,電話是她和前任愛人交流的唯一工具,一旦電話被切斷了,一切就都結束了。”貝爾頓這樣解釋電話在劇中的重要用途,也正是這個連接外界的電話,才引出了這幕歌劇中的所有唱段和戲劇衝突。
據悉,該劇將在紅館連演三場。(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