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國三處古代水利工程成為世界遺産

2017年10月13日 08:40:00來源:中國文化報

  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間,第23屆國際灌溉排水大會暨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68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在墨西哥召開。我國推薦的寧夏引黃古灌區工程、陜西漢中三堰工程、福建寧德黃鞠灌溉工程成功入選第四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加上此前入選的陜西鄭國渠、四川東風堰等10處遺産,我國已有13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據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遺産與世界文化遺産、自然遺産、農業文化遺産等均稱為世界遺産,是國際灌排委從2014年起開始評選的世界遺産項目。其遴選標準要求灌排工程建設年代在100年以上,在工程設計、建設技術等方面領先於其時代等。

  寧夏自秦朝起就開始屯墾開發,引黃古灌區歷經漢代的移民開發、屯墾鑿渠,唐代的築堤引水、墾荒開田,元代的建閘設堰,明代的疏浚修治、改立石閘,清代的“地丁合一,獎勵開墾”,推動了寧夏平原由遊牧文明向農耕文明轉變和不同文化的融合發展,形成了完善的無壩引水、激河浚渠、埽工護岸等獨特的工程技術,灌排渠係佈局合理,目前灌溉面積828萬畝。

  始建於漢代的陜西漢中三堰,包括山河堰、五門堰、楊填堰,是漢中盆地灌溉農業發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水利工程,共同灌溉漢中盆地漢江北岸主要區域,使漢中成為最早的“天府之國”之一。三堰在歷朝歷代都有整修維護,時至今日仍灌溉著漢臺、城固、洋縣的21.75萬畝農田,對漢中政治穩定和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黃鞠灌溉工程由隋朝諫議大夫黃鞠主持興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該工程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霍童鎮,分為右岸龍腰渠、左岸琵琶洞渠係兩個灌溉工程系統,渠係長10多公里,灌溉面積2萬餘畝。該工程是我國古代南方山丘區水利和民間自籌修建、政府指導管理的典範工程,具有較高的科技價值、文化價值、景觀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任學武)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