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體味精微細緻之美——兩岸工筆畫家在臺聯展精品畫作

2017年10月12日 10:24: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臺北10月11日電(記者 杜瑞 劉剛)“這應該是我看到最精彩的、最成功的一次兩岸工筆畫交流展。”臺北藝大美術學院院長林章湖説。

  “氣靜神凝——兩岸工筆畫聯展”正在臺北舉行,展出大陸知名畫家蕭玉田、王裕國,臺灣知名畫家張克齊、邱素美、陳九熹等帶來的60余幅工筆畫精品。前來觀展的林章湖對這些畫作讚不絕口。

  工筆畫是精微細緻的繪畫方法,主體如人物或花鳥樹木都力求形似,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孕育出許多不同的技巧及繪畫風格。工筆畫注重修養心性,未動筆前須興高意遠,已動筆後要氣靜神凝,憑藉繁複描繪的顏料堆棧,凝聚出細緻、震撼人心的作品。

  此次所展精品畫作基本展現出工筆畫各個畫科的不同風貌。如蕭玉田以工筆人物畫見長,此次展出作品《開元宴樂圖》《麻姑獻壽圖》《紅樓夢組圖》等,人物刻畫細緻;王裕國是山水畫大家,《寂寂空山嵐映輕》《溪山霽雨》等作品有宋畫遺風且恢弘大氣。

  臺灣的張克齊、邱素美、陳九熹則擅長工筆花鳥等。臺灣工筆畫學會理事長邱素美就帶來十二連屏的鄉村工筆畫,這幅耗時一年多完成的作品,把鄉下養雞、養鴨、養鵝的場面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站在畫前,真實親切的臺灣鄉村感覺撲面而來。

  臺灣工筆畫學會理事陳九熹的作品以臺灣生態為主要描繪對象,蘊含深刻的現實意義。“像雲豹已經在臺灣絕跡,我就特地把它畫下來,提醒大家保育的部分沒有做好,就會發生這種生態災難。”

  此次畫展的策展人之一、臺灣藝術聯盟藝術總監張克齊表示,兩岸文化同源,所以畫出來的畫大同但小異,裏面各有不同的技巧。這次可以互相學習,大家都能大開眼界。

  前來參展的遼寧錦州市工筆畫學會會長王裕國給予臺灣同道極高的評價。“他們的水準高,對工筆畫的探索也達到了相當高的一個水準。”王裕國説,“到這來就像到家一樣,沒有一點隔閡和芥蒂。”

  此次畫展由上述5位畫家歷經兩年溝通籌備而成,7日起在臺北開展,將持續至18日。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