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傳統文化非遺

桂劇

2017年08月21日 13:54:5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桂劇是廣西的主要劇種之一,俗稱桂戲或桂班戲,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劇種,做工細膩貼切、生動活潑,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態傳情,注重以細膩而富於生活氣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桂劇深受桂林人民的喜愛。

  桂劇劇目相當豐富,有“大小本雜八百齣”之説。由於它的産生和發展與徽劇、漢劇、湘劇、祁劇都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所以它的劇目多與皮黃系統的兄弟劇種相似。道光、咸豐年間,祁劇傳入。由於戲路接近、語音相似,祁、桂藝人長期同臺、同劇演出,使桂劇聲腔、演技深受影響,發展日臻成熟。

  桂劇聲腔以“彈腔”為主,兼有“高腔”、“昆腔”、“吹腔”以及雜腔小調。其“彈腔”則分“南路”(二黃)、“北路”(西皮)兩大類。它們的反調形式“陰皮”和“背弓”,又都自成體系。伴奏樂隊亦與其他皮黃系統的劇種一樣分為文場、武場。前者使用二弦(似京胡)、月琴、三弦、胡琴以及曲笛、梆笛、嗩吶、唧吶(即海笛)等,兼配部分中、低音樂器;後者使用脆鼓(板鼓)、戰鼓、大、小堂鼓、板(扎板)、大鑼、大鈸、小鑼、小鈸、雲鑼、星子、碰鈴等等。

  桂劇角色分為生、旦、凈、醜四大行當。生行又分生、末、外、小、武;旦行中又分旦、佔、貼、夫;凈行則分為凈、副、末凈;醜得只分醜和小丑。

  紮根於民間的桂劇融合廣西特有的風土民情和人文特點,逐步形成了細膩婉約、靈秀生動、剛柔並濟、富有鄉土氣息的風格特色和貼近生活的質樸簡約之美。由於各種原因,目前桂劇已陷入瀕危境地,傳統流失,人才斷檔,劇目和技藝失傳,民間演出舉步維艱,桂劇原有的藝術特色在此過程中正日漸淡化,需要採取措施,及時發掘搶救保護桂劇,使這一瀕臨消亡的古老劇種重新煥發生命力。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桂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責任編輯:馬小璇]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