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各地喜迎春

浙江天臺農村文化禮堂演出不斷 五世同堂共欣賞

時間:2014年02月07日 10: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浙江天臺農村文化禮堂演出不斷五世同堂共欣賞

  田中央村文化禮堂。 陳志委 攝

  村民在文化禮堂觀看演出。 陳志委 攝

  中新網臺州2月2日電 (見習記者 李夢清 通訊員 陳志委)“今天,村文化禮堂開展新春聯歡會,我爺爺喜歡熱鬧的地方,我帶他過來看看。”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田中央村村民吳人貴一邊説一邊推著99歲高齡的爺爺走進禮堂,五世同堂一起欣賞文藝節目。村民們自動讓出一條通道,並投以羨慕的眼光。爺爺徐觀松聚精會神地看著,臉上滿是笑容,不時地誇讚:“節目太好看了”。

  春節以來,天臺縣平橋鎮田中央村萬人空巷,文化禮堂內座無虛席,上到百歲老人,下至襁褓中的娃娃,百年時光之差,因文化禮堂聚首在一起,他們都被舞臺上精彩紛呈的節目所吸引。

  “千年古村,長壽之鄉——田中央村建村于1021年,距今已近千年,人才輩出,《易經筋》發源地,慈孝長壽之因,村規宗旨‘孝親、睦族、慈友’……”文化禮堂講臺上當地文化研究者徐永恩講述著田中央村的文化史,拉開了文藝演出的序幕。臺下觀眾細心傾聽,不時地報以掌聲。

  緊接著,節目一個接著一個上演。

  “這些節目都是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沒有文化禮堂之前,我們只能在外面的操場上活動,自從文化禮堂建成後,不管颳風下雨,天氣冷暖,每天晚上我們都會集聚在此排練、活動,村民彼此間更加融洽了。”66歲的村民演員胡雪芹剛剛演完“筷子舞”就迫不及待對記者説。

  “過去農村沒事情做,村民吃完飯後就打牌,但自從文化禮堂建成後,村民都來這裡唱歌、跳舞,村風民風越來越好,鄰里之間也越來越和諧了。”村民吳建志説。

  “沒想到田中央村的歷史文化如此深厚,今天終於領略到了,文化是人的精神食糧,能夠提高人的內在美。文化禮堂讓田中央村更美。”長期在外經商的鄉賢胡作斌為自己是田中央村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

  “我是胡氏的長房長孫,生在這裡長在這裡,對這裡有一份深深的感情,如今有能力,就想為村裏做一些事情,建禮堂的初衷是為百姓提供一個紅白喜事的地方。現在,禮堂內處處體現著文化的內涵,村民的文化涵養越來越高。”文化禮堂捐資者斯可馨公司董事長胡衛東看到如今一片和睦的景象,感到很欣慰。

  同時,他的公司員工也帶來了7個節目,與村民共用文化禮堂創建成果,也為村民們帶來了歡樂。

  據悉,農村文化禮堂是“2013年浙江省十件實事”之一,目前已建成1300多個。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多次在調研中表示,文化禮堂是當代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和當代鄉村的“精神文化地標”,也是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浙江的重要載體。

  在天臺田中央村,文化禮堂儼然成為村民豐富知識、強身健體、載歌載舞的精神家園,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新老班子交接,新一屆村兩委手捧著平橋鎮紀委送的廉政書籍《清官龐泮》,承諾將繼承老班子的優良傳統,廉潔從政,為促進村莊發展努力。(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