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中國行·國寶畫重點|雨生百谷,在文物中回望“春天”
2025-04-20
-
何以中國丨如果文物會説話:福建建甌這個西周青銅界“鐃哥”什麼來頭?
福建建甌小橋鎮陽澤村村民 在村北黃窠山西坡揮鋤開墾茶山 無意中刨出了一件國寶 沉睡數千年的青銅大鐃重見天日
2025-04-19
-
文化“新三樣”何以走俏海外(人民時評)
大量網劇、網路文學、網路遊戲走向海外,不僅豐富了文化“走出去”的品類,更推動中國文化實現破壁式傳播 大量網劇、網路文學、網路遊戲走向海外,不僅豐富了文化“走出去”的品類,更推動中國文化實現破壁式傳播。
2025-04-21
-
何以中國丨解碼武夷山自然與文化“雙世遺”:山水靈韻育茶香
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産地,武夷山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孕育出品質卓越的武夷岩茶。武夷山作為世界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以茶業、旅遊業為代表的生産生活活動頻密,也曾面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
2025-04-21
-
文化中國行丨二十四節氣·穀雨 雨水增多 草木崢嶸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關於穀雨的來歷,有多種傳説,其中流傳較廣的是倉頡造字説。穀雨時節,雨水增多,草木崢嶸。穀雨,大自然用春色揮毫潑墨,寫下生命的詩行。
2025-04-21
-
何以中國|萬物皆可“熏”,地道武夷味
2025-04-20
-
海內外數千敬仰者守夜慶媽祖誕辰 劉濤為媽祖獻壽桃
4月19日(農曆三月廿二)晚,雨夜中的湄洲媽祖祖廟若隱若現。知名演員、媽祖文化全球推廣大使劉濤從湄洲女手中接過托盤,拾級而上,將“壽桃”蛋糕敬獻給媽祖,向媽祖表達敬意與虔誠的祈福。
2025-04-20
-
何以中國 | 華夏正聲 世界迴響
4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新聞公報,宣佈將74項文獻遺産新列入其《世界記憶名錄》,中國組織申報的《隨州曾侯乙編鐘》就是其中之一,曾侯乙編鐘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填補了湖北省在該領域的空白。
2025-04-20
-
何以中國⑥丨在福建,“呷茶”可不是一句客套話
在福建,“呷茶”可不是一句客套話。無論是談生意還是午後閒聊,總會聽到一句“坐下呷杯茶”。
2025-04-20
-
文化中國行丨當節氣遇上典故:雨生百谷,而祭倉頡
“穀雨”取意于“雨生百谷”,承載著古人對年景豐稔的希冀。對於“穀雨”這一稱謂的由來,除了古人關於“雨生百谷”的一般認知,還會讓人想到“倉頡造字”的故事。
202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