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漢字文物大係》係列叢書日前在百年老校敬業中學舉行上海首發式。該係列叢書將漢字的字形視為一種“文物”,收錄了共計4344個漢字從殷商甲骨文直至隋唐楷體的45000多個字形。叢書為大16開本,全套15卷,共計約500萬字。
出版方這樣解釋為何將“漢字”視為文物的一種——“從時間上說,漢字從古代傳承至今;在形態方面,漢字與文物一樣都以其形態表達著某種意義;而從發展演變的過程來看,漢字的字形與文物一樣都隨歷史的發展而含義不同。因此我們認為漢字的歷史形態是一種基本的文物。”為了保證作為文物的字形能夠“原汁原味”,《中國漢字文物大係》中收錄的字形絕大多數為文物拓本或者照片,而鮮有今人對古字的摹本,以求尊重字形的“本來面貌”。書中涉及的文物種類包括甲骨、銅器、璽印、古陶、貨幣、簡帛、石刻、殘紙等多種類型,每個字形下會列出其所出文物的名稱、著錄、時代等相關信息。讀者可以看到每一個收錄漢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具體演變過程。針對在每個字形階段及該漢字的字形整個發展過程,叢書進行了相關的理論闡釋。 (實習生李凱旋 記者吳越)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