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海峽兩岸(昆臺)文化交流月啟動 深化昆臺融合增進心靈契合

2021年07月16日 23:36:00來源:台灣網

第九屆海峽兩岸(昆臺)文化交流月于昆山啟動。(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7月16日昆山訊 (記者 尹賽楠)16日下午,昆山慧聚廣場上兩岸文化“匯聚”,氣勢恢宏的震天鼓拉開了第九屆海峽兩岸(昆臺)文化交流月啟動儀式的序幕。國臺辦與江蘇省市領導,全國臺企聯有關負責人,海峽兩岸工商界代表、文教界人士以及臺灣實習大學生代表約400人共聚昆山,深化昆臺交流合作,增進同胞心靈契合。

  據悉,2021年深化昆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系列活動在經濟、科技、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多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交流,包括兩岸(昆山)産業合作論壇、海峽兩岸(昆山)中秋燈會、海峽兩岸(昆山)馬拉松、臺資企業與雙一流高校技術對接系列活動、“棒緣‘青’情”慢速壘球系列賽事等54項對臺交流活動。昆臺文化如並蒂的蓮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融生輝。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在啟動儀式上致辭。(台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在致辭中表示,昆山作為臺胞聚集的重鎮,近10萬名臺胞臺屬在這裡學習、工作、生活,其中包括約2萬名臺灣青年、3700名就讀中小學和幼兒園的臺胞子女、500余對兩岸婚姻家庭等等,在深化兩岸民間融合發展方面有著強大的內在需求。近年來,昆山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31條措施”、“26條措施”,出臺“昆山68條措施”和服務台胞臺企20條新政、28條舉措,努力落實臺胞同等待遇,打造臺胞在大陸的“精神家園”。希望昆山在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方面繼續大膽探索,支援、鼓勵在昆臺胞深度參與當地各項事業,充分發揮經濟發達、文化厚重的優勢,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昆山實習、就業、創業,著力把昆山打造成為臺灣青年了解認識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政治社會制度和治理效能的重要窗口,為兩岸同胞走近走親作出應有的貢獻。

昆山市委書記吳新明在啟動儀式上致辭。(台灣網 尹賽楠 攝)

  昆山市委書記吳新明在致辭中指出,昆山因臺資而興、因臺企而強。作為大陸臺商投資最活躍、臺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昆山始終堅持與廣大臺商臺胞攜手奮進,共同書寫了30年來昆臺兩地風雨同行、融合發展的奮鬥篇章。今年以來,廣大臺資企業延續了去年強勁的發展態勢,友達、蘇銀凱基等一批優質項目加快落地,緯創昆山工廠成功入選全球“燈塔工廠”,掀起了投資興業、增資擴産、創新轉型的熱潮,為昆山發展在高平臺上行穩致遠作出了積極貢獻。作為昆臺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海峽兩岸(昆臺)文化交流月經過八屆的精心運作,規模逐步擴大,內涵不斷豐富。熱忱希望廣大臺商臺胞一如既往與我們同向而行、並肩奮鬥,共創昆臺融合發展新輝煌。

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在啟動儀式上致辭。(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在致辭中表示,昆山是長三角地區最具發展活力的重要城市之一,連續17年位居大陸百強縣之首,因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包括電子資訊、現代農業、文化創意等眾多優秀臺資企業到此興業發展,成為大陸臺商臺企最密集的地區之一。30年的昆臺融合發展,幾代臺商紮根於此,十萬台胞在昆薪火相傳。多年來,昆山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服務台資企業作為重點工作,打造各類經濟文化交流品牌活動,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獲得在昆臺胞的高度讚譽。今年是大陸“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包括“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戰略也將持續推動,昆山必將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全國臺企聯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昆山各界的合作與聯繫,引領廣大臺商參與到昆山的大發展、大建設中來,參與到昆山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中來,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昆山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孫德聰向兩岸關係博物館捐贈首件展品。(台灣網 尹賽楠 攝)

  活動中,海峽兩岸(昆山)青年傳統文化之旅、“花開並蒂 騎遊兩岸”捷安特騎行路線、昆山媽祖文化系列活動和海峽兩岸(昆山)文體嘉年華集中發佈。與此同時,2021“並蒂同心映芳華”長三角臺商臺胞攝影大賽和兩岸關係博物館展品徵集活動也于當天同時開啟。在活動現場,昆山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孫德聰向兩岸關係博物館捐贈首件展品——水墨畫《唐山過臺灣》。

  作為大陸臺商投資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昆山不斷做深做實昆臺合作交流文章,10萬台商臺胞紮根昆山、安居樂業,兩岸一家親,在昆山這個大家庭裏得到最真實而生動的演繹。昆山率先全力建設臺商大陸“精神家園”,打造讓廣大臺商“宜居、宜業、包容、認同”的“心安之處、第二故鄉”,在不斷深化昆臺經貿合作的同時,突出昆臺特色文化和民間交流;高標準建設慧聚廣場等一批兩岸交流特色載體,全力打造“寶島又一村”文旅商業街,臺灣元素與江南文化充分融匯,讓十萬台胞真正找到家的感覺。(完)

啟動儀式現場。(台灣網 尹賽楠 攝)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