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環遊記”到“擺渡人”:在寧臺胞談“最大的收穫”

2022-10-12 10:4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南京10月11日電 題:從“環遊記”到“擺渡人”:在寧臺胞談“最大的收穫”

  中新網記者 楊顏慈

  從第一次來到大陸至今,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南京辦事處主任鄭文欽的足跡踏遍大陸沿海地區和內陸。從“創業達人”到“創業導師”,經他牽線,數十位臺青臺胞跨越海峽,赴陸築夢圓夢。

  2005年,鄭文欽與朋友合夥在臺灣從事兩岸貿易的生意,主要負責大陸方面貨品的採購。頻繁的兩岸往來,讓他對大陸這片熱土從陌生、到嚮往再到決定紮根。2007年,鄭文欽正式踏上赴大陸就業、創業之路。

  與選擇直接創業的臺青不同,鄭文欽選擇了先就業,以快速熟悉和融入大陸的環境。“2007年,我在大陸找到了一份還算穩定的工作。但不久後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工作進展並不是特別順利。儘管在經濟危機中,全球經濟受到重創。但我看到了大陸蓬勃的市場前景和消費活力。”

  2009年起,鄭文欽決定辭職創業。他先後在大陸多地投資過火鍋店、奶茶店、貿易公司等,涉足多個行業和地區。“我的個性比較喜歡多元化的生活,只要是我覺得有興趣,我認為有前景,我就會去嘗試看看。”

  正是因為在大陸多元的經歷,讓鄭文欽更加了解大陸的市場和臺胞的需求,為以後成為一名“擺渡人”打下了基礎。

  在大陸兜兜轉轉了多個地方後,鄭文欽最後決定在南京紮根。2016年,鄭文欽隨團隊來到南京。而這一次,鄭文欽不僅精力聚焦于自身的創業,更用自身的經驗成為了一名兩岸創業者間的“溝通之橋”,為更多臺青牽線,來到大陸創業就業。

  “選擇南京,有很多原因。首先因為這裡的地理位置非常方便,具有較強的區域優勢。此外,南京的交通非常便捷。對於創業者來説,這裡不僅配套齊全,更為重要的是生活和創業成本沒有那麼高,是一個比較適合創業者落腳的地方。”鄭文欽説。

  對於在南京的紮根和發展,鄭文欽認為當地臺辦提供了非常貼心的服務,這也是企業能夠在當地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剛來南京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動搖的,但是當地臺辦非常貼心的服務,讓我決定先留下來試試。譬如臺辦會及時告訴我們當地推出的一些惠及臺胞的政策,為我們在當地的就醫、居住、以及子女入學等提供幫助,解決了後顧之憂。對我來説,最重要的是臺辦會經常組織臺胞聚會和兩岸創業青年的活動,讓我們更好地融入當地,也結交了許多業內的朋友,為我們企業無形之中拓展了有益的商業資源。”

  對於目前的工作,他充滿信心。“我目前在做的主要有兩塊:一個是臺灣中華兩岸交流協會江蘇代表處的平臺,主要做一些兩岸經貿交流和項目對接的活動;另一塊就是臺青落地後的服務,比如把項目和人才引進後,後續的一些智慧財産權保護、融資等方面的需求,我也會盡可能地去幫助他們協調。”

  十餘年在大陸就業、創業的經驗,讓鄭文欽更為了解臺胞的需求,也更知道如何與他們“契合”。

  在他看來,目前大陸處於從傳統的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的轉型過程。在這其中,兩岸青年是有非常多的機遇的。“比如新能源領域、新基建領域,未來都充滿了機會。或者不妨將眼光投向鄉村振興、文化創意等産業,這都是臺灣青年所擅長的,也是大陸大力發展的領域。”

  對於兩岸青年,鄭文欽特別看重“攜手”。“我認為,未來的發展不能靠單打獨鬥。我希望來到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要多和大陸的人、文化去做一些融合,才會找到更好的方向。我建議,臺灣青年在大陸的工作生活中,也要多結交大陸的好朋友,兩岸攜手才有可能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碰擦出更閃亮的火花。”

  當談及自己來大陸十餘年最大的收穫時,鄭文欽則笑稱,“來大陸創業打拼多年,但我認為我在大陸多年最大的收穫就是我在大陸娶到了一個非常賢惠的太太,還有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如今我們安家在南京,她們帶給我非常多的歡聲笑語,也是我在大陸奮鬥最大的後盾。”(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