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胞登陸創業再獲“大禮包”

2022-03-18 10:3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胞臺商在大陸發展又迎來重大利好。3月16日,國務院臺辦、商務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臺灣居民在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即日起實施。《通知》明確,大陸向臺胞開放個體工商戶登記的行業不僅進一步增加,開放地域也進一步擴大。多名臺胞臺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出臺新的開放措施力度超乎想像,為臺灣同胞特別是基層民眾、青年群體到大陸就業創業提供了有力支援,更有利於他們開拓大陸廣闊市場,實現個人更大更好發展。

  助臺胞“漸進式”就業創業

  此前,大陸有關部門分別於2007年、2011年、2015年出臺了關於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設個體工商戶的3份文件。這次出臺新的政策措施,相比之下有兩個特點:一是開放行業大幅增加,由之前的24項擴展到122項,涵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二是開放地域進一步擴大,包含27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

  華燦工場總經理、臺灣青年李偉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知》的出臺是對落實兩岸同胞同等待遇、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支援青年到大陸就業創業的又一重大舉措。“個體工商戶和有限責任公司相比,較大的利好是1個人就能申請成立,而有限責任公司則至少需要3人。同時,個體工商戶沒有註冊資本金要求,繳交的稅少、只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李偉國覺得,對有意來大陸做小本買賣的臺灣年輕人來説,這是非常有力的支援。

  在福建廈門紮根發展的臺青、廈門啟達臺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范姜鋒同樣認為,這一措施的出臺,可以更好吸引臺青來大陸發展。他説:“申辦個體工商戶不需要大額資本,臺青可以通過‘輕資本’實現簡易落地,先熟悉大陸的市場和環境,然後再進一步考慮擴容發展,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漸進式’創業模式。”

  紮根四川成都10餘年的臺灣姑娘宓欣怡回憶道,當年自己在成都想創辦一家臺式甜品店,不能以臺胞身份申辦個體工商戶。“我先生是成都人,所以只好用先生的名義註冊。”如今,新政出臺為臺青築夢圓夢創造了更多機遇。“我看到《通知》後第一時間就分享給不少臺灣朋友,大家都覺得來大陸就業創業門檻低了,發展空間與機遇更多。”宓欣怡説。

  為大陸行業提升引入活力

  臺灣第三産業發達,在《通知》中開放的122項行業裏,不乏許多臺灣具有發展優勢、臺胞經營意願高的行業。福建廈門臺協會長吳家瑩認為,新政出臺後,更有利於臺灣發揮産業、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優勢,為大陸相關行業提升引入活力,培養壯大市場主體,為大陸居民引入優質服務,實現互利雙贏。

  “比如説文化娛樂經紀人、茶飲料及其他飲料製造、寵物服務、焙烤食品、糖果巧克力及蜜餞製造,還有手作文創類等,這些都是臺灣的優勢産業。”范姜鋒説,把臺灣的匠人精神與大陸廣闊的市場結合,就能更好激發市場活力。而廈門與臺灣一衣帶水,建築、飲食、口音、人情都很像,是臺青登陸發展的首選地之一。他希望政策儘快落地,並以此為契機幫助臺青與大陸市場接軌。他向記者透露,他們公司最近打算成立一筆針對臺青的小微企業創新投資基金,幫助更多島內優秀青年在大陸實現更好發展。

  “甜品飲料行業在臺灣是優勢産業,臺胞經營意願高,個體工商戶不需要有註冊資本,納稅額也小。這種‘輕騎兵’的發展模式,經營方式會很靈活,對剛創業的臺青而言是不錯的選擇,未來有機會把事業做大,再考慮開公司是相對理性的選擇。”宓欣怡覺得,成都發展勢頭強勁,市場前景廣闊,加上當地政府也出臺政策支援,相信這樣的政策疊加紅利,會讓許多臺胞獲得真正實惠,也能因此為大陸市場提供更好服務。

  加速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以個體工商戶為主體的市場經濟,是臺灣島內的重要經濟形態。吳家瑩説,大陸進一步釋出開放利多,力道超乎想像,不僅對島內基層民眾和青年將産生很大吸引力,而且會進一步加速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申請一張營業執照,臺胞就可以順利到網上開店,且稅費又低。大陸內需市場巨大,擴大個體戶開放,相信會有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來尋求發展。這將有效提升兩岸經濟往來,進一步加速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和大中華經濟圈的構建。”

  李偉國所在華燦工廠,已是大陸小有名氣的臺青創業孵化器,幫助臺胞解決在大陸創業過程中缺錢、缺人、缺資源等痛點問題。李偉國告訴記者:“這次政策開放後,對於有意願到大陸發展的臺青,我們會給予一定的説明,支援更多臺青在大陸追夢逐夢圓夢!”

  亞臺青(成都)海峽青年創業園負責人郭弘揚同樣支援這項新措施,他説,身邊的臺青都非常關注。這次開放的試點地區把成都也新增進去,預計在此機遇下,將有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圓夢發展。

  大陸一如既往關心關愛臺灣同胞,同臺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吳家瑩預計,大陸今後還將出臺有利於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重大政策主張,持續為臺灣居民提供發展機遇和同等待遇,進一步完善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讓廣大臺胞臺企積極融入祖國大陸新發展格局、參與高品質發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