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58歲臺胞重慶“再創業”:我的環保夢剛開始

2022-02-15 10:5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新春走基層)58歲臺胞重慶“再創業”:我的環保夢剛開始

  中新網重慶2月14日電 題:58歲臺胞重慶“再創業”:我的環保夢剛開始

  中新網記者 鐘旖

  “我現在58歲,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講,這是要準備退休的年紀。但我的58歲不是退休,是正要開始。”14日,紮根大陸近20年的臺胞陳瑞松在重慶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説,這個春節他過得尤其開心,元宵過後,其自主創新的“廚余飼料生産方法”將在重慶的2個村莊推動應用,廠房建設、購置設備等都將“快馬加鞭”,堅持多年的夢想就要實現。

  陳瑞松來自臺灣新北市。他在城市中長大,卻懷揣著一個“鄉村農業夢”。基於他早年在臺北市環境保護局環保稽查大隊工作多年的經歷,“環保”成為他內心堅定的信仰標簽。

  在稽查大隊,陳瑞松的主要工作是針對企業或市民的嚴重不文明行為,作出警告與罰款。慢慢地,他發現,罰款只是一個“治標”的手段,遠未達到讓民眾從“教化”到“自覺”的目的。提供合理有效、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才是社會更需要的。陳瑞松決定,嘗試在環保科技領域自主創業。

  2002年,“安徽女婿”陳瑞松攜家人正式“登陸”。“我堅信,垃圾只是放錯位置的資源,需要被好好利用。”在安徽合肥,陳瑞松結合臺灣經驗,整合臺灣專家與資金用5年時間制定出“餐廚垃圾資源化無害化生化處理工藝流程”,啟動了人生的第一次創業。

  這是一種以“餐廚廢棄物(俗稱泔水)”為原料,製成畜牧養殖用單一飼料的技術方法,既可改善餐廚垃圾對空氣、水資源造成的環境污染,又可“變廢為寶”資源化再利用。除了産出飼料,經油水分離設備過濾後的廢油脂還可成為生質柴油、日化用品製作的原料;污廢水“發酵-分解-降解”處理後,可變為液態肥,形成綠色迴圈種植。

  該項目在2007年受到了安徽省農委及飼料工業協會的監督與協助,取得了多批次飼料樣品檢測合格、廚余飼料原料小鼠毒性試驗合格檢測、養殖飼養試驗記錄報告等,獲得“飼料工業標準化認證”“飼用泔水粉”“豬用配合飼料”等資質。

  令人遺憾的是,彼時,受環保思想尚未風行、餐廚垃圾原料難尋等因素影響,該技術未能落地為解決社會問題發力。把完成中試生産的工廠關停後,陳瑞松暫時擱置自己的“農業環保夢”,受友人之邀,于2015年移居重慶安家謀生。

  在職場,陳瑞松是一名職業技術經理人;生活中,他是不折不扣的“環保主義實踐者”,淘米水用來澆花、拖地,洗碗水用來衝馬桶,嚴格執行垃圾分類等點滴行為,早已融入家人的日常。

  近10年,陳瑞松仍在不斷優化其創造的技術體系。“重慶人好吃火鍋,泔水裏的油脂會更高。工藝流程就需要因地制宜,調整生産配比。”陳瑞松介紹説,通過行走鄉村,他還關注到,農田因大量使用化肥,面臨土壤板結酸化、養分不均等問題。技術改進後,一噸的餐廚垃圾有望轉化出75%的土壤改良劑,用於恢復土壤活性。

  “我一直沒有放棄把技術體系落地。大陸有廣袤市場,我對農業領域的前景充滿信心。”陳瑞松告訴記者,再次創業,自己將以技術入股的方式,以重慶南岸區境內的2個村莊為試點,將泔水、秸稈、枯枝爛葉、糞便等廢棄物做無害化處理,減輕面源污染,增加農業科技價值,並在農産品量質提升上展開新的試驗。

  “發自內心地熱愛土地與農業,是我追逐夢想的內在驅動力。”陳瑞松認為,創業是一個永不言棄的過程,“蟄伏”是蓄勢待發前的沉澱。“隨著政府大力推動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可以説,我的農業環保創業夢在大陸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

  陳瑞松表示,當人們致力於把夢想付諸行動,相信一定會有人被感染,並燃起其心中的美好願景,從而帶動更多人加入,這是值得去做的、很有意義的事。環境保護也是如此,民眾從舉手之勞的小事做起,多付出一點點關心,少丟一點點垃圾,便可構建綠色、迴圈、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圈。

  採訪最後,陳瑞松向記者描摹出他的“鄉村農業夢”。未來,他希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態農場,養許多的豬、羊等作為寵物,它們可以漫山遍野地盡情奔跑,脖子上係著各種粉色領結。這將是個做身心調整與療愈的有機生態農場,等著那些不開心的人到來,讓更多人因科技農業變得快樂起來。(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