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用光影藝術記錄大陸發展瞬間 在浙臺灣青年拓兩岸交流覆蓋面

2021-09-13 09: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寧波9月12日電(記者 林波)集裝箱升降騰挪的全球第一大港寧波舟山港,充滿漁家文化的魚拓技藝,在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這是臺灣青年陳康澤這幾日來拍攝的精彩瞬間。

  9月10日至11日,“航”行浙裏兩岸共拍秀第三站活動在浙江寧波舉行,以陳康澤為代表的臺灣青年走進寧波,通過鏡頭記錄精彩瞬間,感知大陸發展加速度,展現新發展格局下浙江之景、浙臺融合之美,擴大兩岸交流“覆蓋面”。

  感知大陸發展加速度

  在寧波舟山港的碼頭上,龍門吊升降騰挪,集卡車正在運送貨物,一片忙碌。這幅場景在寧波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葉冠賢眼中是大陸貿易發展的縮影。

  “作為未來貿易行業的從業者,看到這一幅幅集裝箱裝吊忙碌場景,首先想到的便是外貿發展的繁榮。”葉冠賢來自臺灣臺北,來寧波學習已經三年時間,生活中的他是一名攝影愛好者,“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透過這些照片可以了解不同的地域特色。”

  據悉,寧波舟山港是全球第一大港,2020年貨物吞吐量11.7億噸。2021年1月至8月,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8.26億噸,同比增長5.3%;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36.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4.7%,港口運輸生産保持增長態勢。

  “將手機拍攝出來的照片發給親戚朋友,讓他們通過照片也能感受到大陸發展的加速度。”在實地了解寧波舟山港發展現狀後,臺灣青年張宇承直言,寧波舟山港給他的感覺是非常震撼,“望不到邊的集裝箱,來回穿梭的集卡車,還有多個可以靠泊10萬噸級以上的碼頭,這無一不展現出其發展的硬核實力。”

  品位獨特漁家文化

  固定住魚身,用不同的顏色在魚身上塗抹,再用白T恤鋪在魚身上拓印,掀開,一條活靈活現的多寶魚躍然紙上。來自臺灣的寧波大學學生劉安仁體驗了一回寧波象山當地非遺文化——魚拓。

  拿著製作完成的魚拓,劉安仁讚不絕口,“漁文化博大精深,這次攝影課真是太棒了。”

  劉安仁拿著製作完成的作品,陳康澤則用手中的相機拍下了這一幕。

  據象山縣魚拓非遺傳承人王羽介紹,石浦人世世代代以海為生,蘊涵出眾多神奇的漁文化和漁風情,豐富而廣博,“魚拓是運用中國傳統的拓碑技藝製作魚的圖樣,獨具藝術魅力,被稱為釣魚人的藝術作品。”

  儘管時代變遷,但徜徉在石浦老街中,依然可以品位到明清建築的絲絲風貌,漁賈文化的連綿氣息。

  “除了魚拓以外,象山石浦漁港古城還保留著傳統的漁燈製作技藝。”喜愛攝影的陳康澤表示,大陸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依舊保留著獨特的傳統文化,“這讓我們可以回望大陸過去的文化發展史,品位獨特文化魅力,不斷深化彼此間的文化融合。”

  分享臺灣青年創業故事

  “在大陸創業有無限可能,但首先要了解你所在行業的歷史文化,做一個接地氣的創業者。”從臺灣基隆到浙江象山,“90後”臺灣青年陳思遠在大陸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象山和基隆都是港口城市,相似的人文讓人生活在這裡非常親切。”

  在此次活動中,陳思遠向參加活動的臺灣青年們分享了他在大陸的創業故事。

  “雖然我才大二,但也考慮過未來在大陸就業或者是創業。”學習金融專業的臺灣青年莊清喻表示,陳思遠在大陸創業的故事給了她很多啟發,“雖然未來我們從事的領域不一樣,但通過創業故事分享,讓我在大陸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計劃在大陸發展的不止莊清喻一人。在大陸,從初出茅廬到獨當一面,再到如今的乘風破浪,臺灣青年們正融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共用大陸發展機遇。

  “畢業後計劃先在大陸就業,了解情況後再創業。”臺灣青年張宇承是一名大四的學生,他表示此前也經常與一些創業者學習交流經驗,“在大陸的這些年,見證了其快速發展的步伐,未來也希望自己能取得好的成績。”

  據悉,此次活動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指導,寧波大學承辦。此次活動將選取部分優秀作品,在中國新聞圖片網和第二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展出。(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