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素顏出道”!苗栗小妹喊你吃“醜小瓜”了

2021-08-13 15:25: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昆明8月12日電(記者孟佳)在雲南省富源縣後所鎮小衝村的種植基地裏,一位瘦高個、大眼睛的年輕女孩正在大棚裏勞作。“這就是我的瓜田。”她操著一口臺灣腔説。

  這位“瓜農”名叫陳慧玲,來自臺灣苗栗,2017年大學畢業後來到雲南,“投奔”父親陳政沼。

  陳政沼是農業技術人員,已在大陸耕耘20餘年。七八年前,他來到雲南,發現這裡氣候適宜、資源豐富,卻缺少先進的農業技術。於是,他決定留下來,在雲南紮根發展事業。

  一開始,陳慧玲只是想看看爸爸在大陸的生活,沒想到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她發現自己“蠻喜歡這裡,就一直留到了現在”。“我想傳承父親在農業這方面的匠心精神。”她説。

  圖為陳慧玲在瓜棚裏。新華社記者 孟佳 攝

  父女倆嘗試將臺灣的哈密瓜引進雲南,與當地自然條件結合,研發新品種哈密瓜。在政府支援下,2020年初,富源種植基地建成。“基礎設施由政府出資近400萬建設,幫助我們降低了剛起步的投入風險和負擔。”陳慧玲説。

  據介紹,2019年5月,雲南省出臺了惠臺“75條措施”,涉及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以及方便臺胞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等內容,為臺商到雲南投資發展提供更多機遇,為臺企開拓南亞東南亞市場創造更多商機。

  在多次嘗試後,2020年8月,第一批哈密瓜成功挂果。由於遵循自然農法,結出的瓜表面有小蟲叮咬的痕跡,“顏值”不高,但品質不受影響。

  “因為瓜太醜還鬧了一齣笑話。”陳慧玲説,“我把種出的瓜送給朋友品嘗,他沒看出是水果,以為是用來做菜的小瓜,就煮來吃。”

  為此,陳慧玲一度十分苦惱,擔心哈密瓜賣相不好影響銷售。思前想後,她決定把“醜”作為瓜的特色賣點,將哈密瓜命名為“醜小瓜”,讓它“素顏出道”。“畢竟味道才是最重要的,應該會受市場青睞。”她説。

  “醜小瓜”一上市,就引起眾多消費者的興趣:樣貌有辨識度,名字也簡單好記。“又甜又脆,很好吃!”“口感好!”嘗過後,許多人讚不絕口。

  陳慧玲介紹,“醜小瓜”生長週期3個月,每年可種植3到4季,既能保證瓜的品質,又能做到反季節供食。

  小衝村黨總支書記周雲粉講起“醜小瓜”給小衝村帶來的變化,連連稱讚:“2018年以前,我們村集體收入單一,村民收入低。如今,通過招商引資、政府扶持,村民生活越過越好了。”

  據他介紹,村民原先主要靠種植水稻為生,每畝地每年只能掙幾百元。而種植“醜小瓜”後,小衝村村民每年不僅有700元一畝的土地租金收入,按每年20元遞增,而且如果在種植基地工作,每人每日還有60到70元的勞務收入。

  圖為陳慧玲在大棚裏檢查“醜小瓜”的生長狀況。新華社記者 孟佳 攝

  在大棚裏,陳慧玲與瓜農交流著種植方法,詢問著“醜小瓜”的生長情況。瓜農們很喜歡這位甜美愛笑的臺灣女孩,平時還會邀請她一同用餐,給她送些農特産品。

  時間久了,陳慧玲漸漸適應了當地的生活,甚至回到臺灣還會有些不習慣。“臺灣吃辣比較少,我回去的時候,總覺得食物裏少了點味道,還要特意加些辣椒。”她説,“在大陸的生活沒什麼隔閡,我還學會了幾句雲南話。”

  通過細心總結經驗,陳慧玲在此前的種植方法上,又有了進一步提升。今年的盛果期剛剛到來,“品質比去年更好,已經供不應求了”,她説,50噸“醜小瓜”已銷售一空,她還預留了幾個瓜棚供遊客採摘體驗。

  未來,陳慧玲計劃引進精加工技術,將産業鏈延伸。“父親主要以技術背景見長,而我更重視農業的多元化發展。”她希望農産品有更大附加值,她參與設計的“醜小瓜”文創産品正在製作中,有望近期面世。

  陳慧玲認為,對臺灣青年來説,大陸是一個值得勇闖的“創業雨林”。“這裡除了有更大發展空間外,在各領域都有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地方。歡迎熱血有才的臺灣年輕人跨海築夢!”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