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陸臺灣青年分享“創業經”:“兩岸融合”是一把創業密鑰

2021-07-20 09:2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寧波7月19日電(記者 李典)“這顆酥餅的內餡是浙江的楊梅,外皮有著和臺灣鳳梨酥一樣的酥脆。”在大陸擁有三家楊梅酥門店的曾俊源手拿一顆楊梅酥,向臺灣青年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

  7月18日-19日,40余名臺灣青年代表與浙江寧波余姚的創業青年們一起研學陽明文化,探文化創業之路,尋文化融合之根。

  2014年,曾俊源從臺灣南投來到大陸,在福建和浙江等地創業。他笑言,在這裡,他交到許多朋友,每到楊梅成熟時期,總會收到各式品種的楊梅。可是,鮮楊梅水分充足,儲存成了一個難題。

  曾俊源想到,在臺灣,遊客幾乎“人手必備”的鳳梨酥被稱為臺灣第一伴手禮,是一塊能夠帶來千萬元(人民幣,下同)産值的“小金磚”。

  “能不能把浙江的楊梅也製作成像臺灣那樣的鳳梨酥呢?”這個想法一萌生出來,他便嘗試將楊梅用鳳梨酥的製作工藝創制“兩岸融合”新茶點——楊梅酥。制配方、調比例、反覆測試口味……一切準備就緒,曾俊源在寧波慈溪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楊梅酥門店,第一年産值便超200萬元。

  “這次的創業經歷也讓我深知,對在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而言,唯有將大陸與臺灣兩者融合,才能做出打動消費者的産品。”曾俊源談及,這種融合恰恰是在陸臺灣青年最大的優勢所在,“出生成長于臺灣,使得我們深深了解臺灣的文化;而大陸作為第二故鄉,也正參與著我們的成長。”

  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來自臺灣宜蘭的“創二代”臺灣青年連振宇。數年前,還是一名學生的他來大陸游玩時,便發現“這是一個充滿機遇之地”。

  畢業後,在有著深厚製造業及民營經濟基礎的寧波,連振宇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旅。“近年來,大陸在智慧製造領域不斷發力,乘著這一東風,我結合所學的通信專業,把傳統家居産品進行了智慧化改造,拓展了新的市場。”

  “創業項目的成功,還離不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提供的‘一條龍服務’。”連振宇説,從辦公場地、機器設備到工商註冊、會計稅務,從法律服務、政策諮詢到創業培訓、智慧財産權……“公司從零到有,僅僅花費一年半時間,我也有了更多精力思考創業項目本身。”

  而今,兩岸之間融合的故事仍在上演。走進王陽明故居,“陽明心學”創始人王陽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給予臺灣青年們更多創業思路。

  在海峽兩岸,王陽明均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其陽明文化在兩岸文化交流中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2014年,王陽明故居被列為浙江省對臺交流基地。

  “我走過大陸很多地方,嘗試了多種創業方式,期間也遇到不少困惑。”曾俊源坦言,王陽明的“心即理”可以鼓勵遇到困境的創業青年們不輕言放棄、堅持本心,“致良知”更是時刻提醒大家要誠信經商、誠懇待人。

  “陽明文化如同一條紐帶,將觸覺延伸到臺灣青年的內心。”寧波市臺胞臺屬聯誼會副會長顧海飛説,在兩岸融合中,創業臺灣青年們未來將定期開展“陽明心學”讀書會、文創産業發展分享會,攜手走好在大陸的創業路。(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