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寶島青年蘇奕儒的新海島生活

2021-03-23 09:4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福建湄洲島3月22日電 題:寶島青年蘇奕儒的新海島生活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自2015年底到福建平潭開民宿,蘇奕儒在臺灣小夥伴的社交圈裏,被笑稱是“追求詩和遠方的人”。在臺灣基隆長大,在馬祖島服兵役,再從平潭島北港村、“媽祖故里”湄洲島到漳州東山島開臺式海島民宿,這位33歲的臺灣年輕人一直在海島上兜兜轉轉,他也驚嘆自己跟海島真有緣。

  3月22日,湄洲島官方宣佈進香團進島優惠政策將於3月27日(農曆二月十五日)起恢復。島民們修繕海祭的福船,趕在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做好春祭的準備。

  在湄洲島鵝尾公園沙灘上,蘇奕儒和夥伴經營的讀旅兩岸藝術民宿2019年開張,由14棟木屋組成,臺胞員工佔了半數。海天一色,海濤伴眠,媽祖元素無處不在,頗受遊客青睞。

  “即使是去年疫情突襲,都經常客滿,喜歡看海的人會來。”蘇奕儒説,每年到湄洲島進香的臺灣遊客多達30多萬人次,“今年也會慢慢變好,我們蓄勢待發,只待疫情結束,就開始接團客。”

  在蘇奕儒眼中,湄洲島擁有“媽祖”大IP,堪稱一個國家級的“海洋公園”。海蝕石、莆仙戲、媽祖遊神陣頭、特色小吃紅團和茯苓糕,“都自帶浪漫濾鏡”,蘇奕儒需要從中找到民宿業獨樹一幟的文創靈感。他坦言:“找到海島鄉村振興的産業支撐不太容易,需要時間和韌性。”

  蘇奕儒在平潭島經營的“石頭會唱歌”民宿,在利用在地元素方面做了比較成功的嘗試。當地君山上的石塊擊打有聲,被稱為“石鑼石鼓”。他翻撿來的石頭髮出“哆來咪”的音階,成為民宿賣點而名噪一時。

  他還用平潭石頭疊加臺灣鳳梨做出伴手禮小吃“石鳳酥”,聯手北港村民修復石頭厝,在青峰村用螃蟹作為主題做親子自然營地。

  這幾天平潭海域出現“藍眼淚”奇觀,蘇奕儒請來當地氣象和海洋生物專家為遊客科普。在科學家和臺灣年輕人的共同講述下,這些奇妙的發光藻類有了溫情而細膩的故事。

  越深入在地尋找靈感,蘇奕儒越發現閩臺淵源隨處可見。“北港”“蘇澳”,臺灣和平潭都有相同地名;媽祖、關帝,都是兩岸重要民間信仰……一方面讓蘇奕儒覺得“很妙”,一方面也覺得“還有故事可以挖”。

  蘇奕儒的另一位臺灣合夥人林智遠也坦承,團隊正在接洽漳州東山島,將投建民宿,其中與臺灣一脈源流的東山關帝信俗就是重要原因。“通過旅遊和生活,一點一點地發現兩岸文化同源,是蠻特別的經歷。”林智遠説。

  蘇奕儒説,平潭島是大陸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島;媽祖信眾在臺灣不分藍綠,湄洲島是兩岸信眾心靈契合的聖地。如今再出發往漳州東山島,“海的對面就是臺灣島,這也是我們在此開兩岸民宿的初衷。”(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