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川臺灣青年創業者熱議“26條措施” 給了臺灣同胞更多同等待遇

2019-12-24 14:27:00
來源:四川日報
字號

  “我想貸款,但沒有徵信記錄,有效資源沒法轉化為進一步的發展資金。”“身邊的朋友也想到四川發展,有沒有獲取相關資訊更快更便捷的渠道?”“除了臺青臺商協會內的交流,我們也希望和本地行業協會多交流。”……12月18日,成都星點(高新)海峽兩岸新經濟青年創業園,近60位在川臺灣青年創業者談困難、説期盼。這也正是省臺辦副主任張軍希望看到的場面,“如何落實‘26條措施’,把這些問題解決好就是最好的落實舉措。”一席話贏得不少掌聲。

  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在這之前,還有惠臺“31條措施”“川臺70條”。

  “‘26條措施’給了臺灣同胞更多同等待遇,尤其是在教育、購房方面有不少利好。”澳跡(成都)貿易有限公司執行副總李康得説,他不僅打算在成都買房,還要讓自己3歲的兒子在這裡讀幼兒園。

  就在本月初,省臺辦舉行了“川臺70條”聯絡員工作暨貫徹落實“26條措施”座談會。圍繞貫徹落實“26條措施”,來自39個省直相關部門(單位)的“川臺70條”聯絡員暢談意見建議。通過多措並舉持續增強在川臺灣同胞的參與感、榮譽感、獲得感成為大家的共識。

  “推薦還沒辦(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灣同胞趕緊辦理居住證,坐飛機、住酒店都非常方便。”説到高興時,德意志銀行中國區董事、臺商郭弘仁興奮地拿出自己的臺灣居民居住證。他説,臺灣居民居住證在四川“通行無阻”尤其讓他印象深刻。

  政策利好的不斷釋放也讓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臺資企業看到四川的機遇。曾先後6次來川考察的笛卡爾國際教育集團營運總監何貴惠表示,她希望將下一所幼兒園落戶成都,“成都氣候宜人,未來將有兩個國際機場,我看好這裡的發展。”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