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夢傳夢:優秀臺灣青年蘇州講述大陸追夢之路

2019-12-09 08:5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蘇州12月8日電 (記者 鐘升)“《告臺灣同胞書》傳遞給臺灣同胞的關愛與情誼,一直延續了40年不曾間斷。大陸制定了越來越多促進兩岸交流的政策,讓我們在生活與心靈上不斷靠近。展望未來,希望兩岸同胞珍惜這彌足珍貴的機遇,讓兩岸各領域的交流更加密切。”8日,面對臺下上百名蘇州的臺青、臺生,王孟筠念出了自己在《一封“家書”抵萬金》的語句。

  本次在蘇州的宣講是“優秀臺灣青年全國巡迴宣講交流分享會”繼南京之後的第二站。包括王孟筠在內的7位優秀臺灣青年結合自身實際,分享自己在大陸就業、創業的感悟和經驗。

  廣西第一位臺籍“三八紅旗手”、廣西納入事業編制的臺籍第一人……“80後”的王孟筠創造了臺灣人在廣西的多項第一。小時候看著左鄰右捨得老兵收到大陸親人的來信熱淚盈眶,從大一開始多次到大陸參訪、交流、學習。對於王孟筠來説,大陸從陌生漸漸變為“感受不到時空地域的藩籬”。

  2017年,王孟筠從臺灣東海大學畢業前夕,大陸公佈了臺灣同胞可在12省市事業單位就業的新政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她向廣西師範大學投遞了簡歷,並順利成為了該校首位臺籍教師。辦社保卡、與大陸教師享受同等待遇,王孟筠在廣西的工作、生活順風順水。今年恰逢《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週年,在徵文評獎活動中,王孟筠以自己親身經歷寫成《一封“家書”抵萬金》,獲得了一等獎。

  何思穎是聚集了眾多臺灣創業青年的南京“眾創碼頭”的掌舵人。在這裡,臺青們一道追尋自己在大陸的“創業夢”。

  作為“幫助創業者的創業者”,何思穎對幾年來大陸的惠及臺胞政策如數家珍:“從‘恵臺31條’到最新的‘恵臺26條’,從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到明年港澳臺居民可在內地(大陸)參加社保。臺青在大陸可走的路越來越寬,越來越平坦,持續待在大陸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如今,何思穎每次回臺灣都會準備眾多微信公眾號推給想到大陸創業的臺青,讓他們“不要總是道聽途説,去直接了解大陸”。她同時也勸告臺青:“不能躺在優惠政策中睡覺。要努力奮鬥,取得自我價值實現和造福大陸同胞的共贏。”

  根據江蘇省臺辦的統計數據,2016年至今,江蘇省累計服務台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人數達1.6萬人,培育臺青創業項目超過1000個。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2家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數量居大陸第一。(完)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