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片葉 兩岸情——第十三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側記

2019-11-18 14:31:0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16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南平武夷山開館,兩岸以茶續緣,共合作、促發展亮點頻頻。本屆茶博會上,臺灣館內設置127個展位,共有110家企業參展,創歷史新高。此外,閩臺(南平)經貿合作對接會、海峽兩岸小茶人大賽、海峽兩岸民間鬥茶賽、海峽兩岸茶人圍棋隊際賽等活動,更豐富了兩岸交流的形式和內涵。

  一個平臺,拓思路促共進

  走進臺灣館,23.5阿里山茶産業運銷合作社招牌醒目,這是今年初臺灣嘉義縣阿里山60多名茶農組建的合作社。和武夷山情況相似,茶葉是阿里山傳統支柱産業,年産量在5000噸左右,出産的清香型烏龍茶品質極佳。“老一輩茶農身處大山,只會種茶,不會行銷,更不懂得主動對接市場。”合作社理事郭雅淳説,隨著臺灣新一代茶農接棒,阿里山茶人開始抱團發展。郭雅淳説,這次以合作社名義參加茶博會,茶農們抱著學習取經的心態,希望能把武夷山茶村好的發展經驗帶回臺灣。

  “兩岸在茶的種植、製作、品質、行銷等方面都有所互補,通過茶博會這個平臺,我們的茶農、茶商可以和大陸同仁交流互鑒,共同做大市場。”臺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遊濟傑説,十多年來臺灣茶企參加茶博會的熱情持續升溫,今年展位更是供不應求。“臺灣一年生産茶葉1.6萬噸,其中8000噸銷往大陸,目前還在以3%到5%的速度增長,感謝茶博會幫我們架起了銷售推介的橋梁。”

  以茶博會交流互促,已成為兩岸茶業同仁的默契。在福山國際茶業展位上,參展商沈聖峰正在和慕名而來的茶商品茶交流。從2004年進入大陸市場後,沈聖峰每年都會帶上當家産品參加茶博會。“我們參加茶博會,為的就是走出臺灣,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結識更多朋友。”沈聖峰説,在茶博會裏,他結識了一大批青島、大連等地的客商,並把自己的品牌打入北方市場。

  一塊熱土,謀發展求共贏

  本屆茶博會上,首次舉辦閩臺(南平)經貿合作對接會,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工商團體和企業代表近300人參會,現場共簽約27個項目,總投資達92.4億元。從説茶到談發展,近年來,借助茶博會這一平臺,閩臺兩地經貿往來交流不斷向縱深推進。

  “臺灣的凍頂烏龍源於南平建甌的矮腳烏龍,兩岸深入交流合作,有利於實現茶産業優勢互補。”南平同心商貿有限公司對臺業務負責人許世揚説,今年6月,南平與金門兩地共同打造“南平金門同心同源”系列産品,12月兩岸“同根茶”即將在臺灣南投發佈。在許世揚看來,當地政府的高效貼心服務,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使項目建設得以順利推進。

  近年來,南平出臺“52條措施”,促進南平與臺灣在現代綠色農業、生物、旅遊、數字資訊、文創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南平加速對武夷新區開發建設和傳統産業現代化轉型,優質的生態環境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成為吸引臺商臺企重要條件。“南平的綠色發展理念與我們不謀而合。”臺資企業臺達電子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周志宏説,今年2月,臺達集團啟動了在武夷新區高新技術創業園一期建築節能提升、智慧化及景觀亮化項目。“南平是一塊投資熱土,大有可為,未來我們還希望和南孚、南鋁等南平本土企業合作,在解決節能問題的同時,拓展合作領域,攜手共贏發展。”周志宏説。

  一種文化,聯結兩岸情緣

  在優美的古箏曲中,身著漢服的小茶人取器、提壺、翻杯、溫具、置茶、沖泡……茶藝動作行雲流水,這是茶博會第四年舉辦海峽兩岸小茶人大賽。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大賽臺灣、福州、深圳、湖南等地設置分賽區,三個月內吸引近2000名參賽選手,並從中選拔出24名小茶人參加決賽。

  “福建與臺灣一水相連,我們高興地看到,茶博會已經從過去單一的茶産業展示活動擴大到兩岸茶文化的交流。”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會長范增平説,兩岸年輕人可以在增進茶文化認同的同時,加強交流往來。

  “中國自古就有‘茶和天下’的説法,兩岸的和平發展是我們的共同心願,以茶結緣、以茶敘緣、以茶溝通,茶作為一種紐帶可以搭建人與人心靈的橋梁。”小茶人大賽茶藝總指導老師葉燦説,在決賽中,臺灣的3名優秀小選手實力不俗,獲得了“海峽兩岸和平茶使”獎。

  以茶為媒,本屆茶博會還首次設置“姐妹情一家親”閩臺巾幗館。來自南平、臺灣兩地的女企業家同臺展示茶藝、茶道,展出設計的茶禮服和文創茶具等産品。南平市婦聯宣傳部部長吳春燕説:“我們舉辦閩臺巾幗企業交流合作活動,希望搭建兩岸女企業家交流展洽的平臺,推動兩岸婦女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朱海華 趙錦飛 鄭雨萱)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