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文化共絢爛

2019-09-05 08:58:00
來源:濰坊日報
字號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文化是包容的,中華文化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在海峽兩岸博覽會上,來自海峽兩岸的工藝大師們,帶著自己的藝術品,一展工藝之美和匠心,他們互相交流,相互切磋,擦出了智慧與美的火花。

  遠處巍巍而立的雪山下,湛藍的青海湖和廣袤的草地遙相呼應,成群結隊的牛羊,還有美麗的藏族姑娘,一幅幅精湛的藏繡工藝藝術品,繡出了青海獨特的美景。

  在展會的一角,來自青海的藏繡傳承人冷本才讓正在忙著介紹自己帶來的藏繡作品《千手千眼觀音》,讓參觀者了解藏繡的獨特魅力與神奇。

  “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被譽為‘藏繡之鄉’,貴南藏繡又稱‘貴南針線’,被青海省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現有許多民間藏繡藝人。隨著青海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我們的藏繡這一民俗特色工藝作為特色民俗旅遊産品受到了越來越多遊客的喜愛。”冷本才讓介紹説,“我們的藏繡藝人通過細膩的針腳和高超的繡工,把青海湖的藍,茶卡鹽湖的凈,黃河水的清,青海人的美,用藏繡的形式還原出來,希望通過來參加展會,讓更多人了解藏繡,把我們的大美青海宣傳出去。”

  “濰坊人文歷史濃厚,文化氛圍很好,而且魯臺會規模大,影響力也大,有很多來自海峽兩岸的藝術大師在這裡交流,相信我們的藍印花布技藝在這裡可以得到很好的交流和宣傳。”來自臨沂市河東區的72歲藍印花布傳承人張明建説。

  “彩印花布起源於秦漢,興盛于唐宋時期,以古樸而濃艷的風格見長。製作時以土布為原料,以大紅、翠綠、桃紅、紫、黃等色套印,圖案多以龍鳳呈祥、富貴牡丹等為題材,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張明建介紹説,“這次來濰坊參加展會,我帶了幾十件極具代表性的作品,而且每一件作品都有一個故事,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它,喜歡上藍印花布。”

  海峽兩岸博覽會給兩岸藝術大師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一項項古老的技藝在這裡綻放光芒,點綴了人們的生活,豐富了每一位藝術大師的眼界,也讓兩岸文化交流與發展迸發出了新的活力。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