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廈門惠臺措施不斷落地 臺青借助“小三通”踏上創業熱土

2019-07-30 08:21:00
來源:廈門網
字號

  廈門惠臺措施不斷落地,營商環境日益優化,吸引更多臺青來廈發展

  借助“小三通”,踏上創業熱土

  青創基地為臺青創業提供了完善的配套。記者 潘薇 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潘薇 陳翠仙)每逢週末,五通碼頭就熱鬧非凡,嶄新的三期候船樓裏人來人往。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廈金航線接待的旅客量同比上漲22%,借助“小三通”航線,許多臺青踏上了廈門這片就業、創業的熱土。兩岸人員往來如此熱絡,是廈門落實各類惠臺措施的成果。五通碼頭三期候船樓的啟用,為臺胞提供了舒適便捷的環境;青創基地配套齊全,為臺青創業打下了良好基礎;各類展會招商會,為臺青提供了對接資源的有效渠道……廈門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吸引了不少臺灣創業者,而惠臺措施的支援,則讓他們在大陸發展之路越來越廣闊。

  “小三通”成兩岸往來“黃金通道”

  各類展會成為臺胞對接資源的平臺。記者 唐光峰

  “小三通”見證了兩岸交流的變遷歷程,也成了兩岸人員往來的“黃金通道”。廈門市口岸辦副主任王寶玉介紹,2001年廈金航線開通首年,客流量為2萬人次,2018年,這個數字變為174.52萬人次;截至今年6月1日,兩岸海上客運直航(廈金、泉金)航線客運總量突破2000萬人次,其中,廈金航線的客運量就達到約1870萬人次。元翔(廈門)海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金獅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五通碼頭接待旅客量同比上漲22%。

  從數據上不難看出,兩岸民眾往來越來越頻繁,為了滿足旅客的更多需求,五通碼頭也不斷升級服務。今年6月,五通碼頭三期候船樓正式啟用,吳金獅告訴記者,三期候船樓總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是碼頭二期候船樓的6倍;旅客服務能力也從50萬人次/年躍升至350萬人次/年。

  五通碼頭三期候船樓的投用,是廈門市落實“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發揮對臺窗口作用,助力打造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的“黃金通道”。

  “每逢週末,是廈金航線最為繁忙的時候。”吳金獅告訴記者,針對這一情況,他們決定週末增設船班,今年7月起,廈金航線週末船班從原來的每日往返36個班次,增加至每日往返40個班次,緩解週末旅客運輸壓力。

  青創基地助力臺青“接地氣”

  五通碼頭人來人往,許多臺青通過廈金航線“登陸”發展。記者 陳理傑 攝

  在廈門,有不少青創基地,這些基地為臺青創業提供了完備的後勤服務,獲得了不少好評。

  位於軟體園三期的一品威客創客空間,匯聚了來自兩岸的創業青年。作為首批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該基地為兩岸創客提供了零距離交流學習的平臺,以及對接大陸企業的資源,讓兩岸文創、設計服務資源和市場實現無縫對接。基地負責人表示,目前一品創客在廈門市累計孵化創業團隊近1000家,其中孵化臺灣團隊達136家;累計入駐的臺灣青年創客總數超過200人,為臺灣青年打造了一個來大陸創新創業的優質平臺。“臺灣青年入駐,從生活開始到公司成立及運營推廣,基地都有相對應的扶持政策,讓他們能在大陸有更多發展機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解決臺青創業“水土不服”也是他們的主要工作。

  來自臺北的林俊佑正是在自身的摸索和青創基地的幫助下,讓自己的創業項目迎來了轉機。之前,剛剛來到廈門的林俊佑熱情高漲,想要一展抱負,但因為缺乏資源,創業項目無法順利開展。“這是我始料未及的,雖然我的遊學項目已經十分成熟,但是在推廣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林俊佑説,由於對於大陸消費者的喜好以及消費模式不熟悉,他的項目推廣難以進行,他的信心一度受到打擊。但很快他認識到了“接地氣”的重要性,重振旗鼓,尋找其他可能性,很快便迎來了一次新的機會。

  在一次創業培訓中,林俊佑結識了一個大陸的創業青年,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合夥創業。“一個創業項目想要落地,需要十分了解受眾的需求。現在網際網路經濟炙手可熱,我和我的合夥人決定開發拼友團社交APP。”林俊佑説,有了大陸合夥人的幫助,“水土不服”的問題迎刃而解,他的事業有了起色。林俊佑告訴記者,儘管創業曾經受阻,但他還是很看好大陸市場,如今他們的APP推廣主要放在成都、南充等地,項目開展十分順利,符合他的預想。

  經營新項目讓林俊佑積累了不少經驗,再加上青創基地的幫助,他逐漸摸準了大陸的遊學市場。“我發現在大陸做遊學,不應該只把目光放在高校團,而更應注重親子市場,這點與臺灣的遊學市場很不一樣。如今,我也依照親子市場打造特色親子團遊學項目,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創業這條道路上,林俊佑闖出了自己的一條新路子,他也時常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不要害怕失敗,趁著年輕多闖闖。”林俊佑笑著説,在青創基地裏有創業啟動資金的支援,也有不少資源分享,但創業項目最後都需要經過市場檢驗才能知道結果,因此創業項目只有真正“接地氣”,才會有長久的發展。

  拓展兩岸

  資源對接渠道

  最近,臺灣金門海峽兩岸事務交流協會執行長蘇敏政在廈門忙著將一個農業觀光工廠項目落地。這個項目,正是通過兩岸協會之間的交流而産生的。蘇敏政告訴記者,借助大陸協會的介紹,他們對接到了許多資源,讓項目有了新的進展。在惠臺措施的推動下,臺商在廈資源對接的渠道越來越豐富,除了各協會之外,各大展會也為臺商提供了許多資源。

  “我們借鑒臺灣農業博覽會經驗,希望能在廈門思明區打造常態性的農業科研展覽園區,臺農業者可以利用園區展示新産品和技術,而觀光客可以在這裡體驗各種有趣的農業休閒項目。”蘇敏政説,該項目將由臺灣青創團隊來運營推廣,引進臺灣精緻農業的運營模式。

  蘇敏政表示,廈門有良好的營商環境,特別是在農業方面,對於臺灣農業項目十分友善,提供了不少資源,他們也希望抓住這一機遇,為臺灣農業從業者提供更多的發展平臺。他説:“現在大陸市場機會多,對於老一輩的臺農來説,他們希望能來大陸交流,促成業務合作;而臺灣年輕人則希望能來闖一闖。因此,我們打造了相關農業項目,一方面展示業者的成熟技術及成果,另一方面為臺青創業提供平臺,將臺灣特色農業項目通過新穎的方式推廣出去。”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