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三華農場:種好兩岸融合“試驗田”

2019-07-24 08:16:0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盛夏時節,位於福清市海口鎮岑兜村的三華農場裏稻浪陣陣。站在高處俯視稻田,用特殊稻穀品種培育而成的“兩岸一家親”五個大字格外醒目。

  融合兩岸親情于廣袤田野、為合作開闢“試驗田”,是三華農場從上世紀90年代建立之初就開啟的新探索。從最初單純引進臺灣養鰻人才,到引種臺灣優質水果、借鑒臺灣精緻農業發展經驗,進而成為福清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區、臺農臺青登陸的新家園,三華農場一次次華麗轉身,在福清為兩岸融合搭建起一片新平臺。

  新平臺共築合作家園

  三華農場起步早,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成為福清鰻魚養殖行業領跑者。彼時,農場裏開始活躍著來自臺灣的身影。

  “農場引進的臺灣技術人員,在水産養殖方面發揮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幫助三華的鰻魚養殖産業迅速發展壯大,在2000年就打造出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福建三華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璐説。

  近年來,隨著鰻魚養殖産業從沿海向內陸轉移,三華農場開始從養殖向養殖種植並重轉型。滄海變桑田,臺灣技術人員的身影依然活躍。

  許璐介紹,三華農場建成面積4380畝,已有2280畝從養殖鹽鹼地變成肥沃種植區。為提升土地産出率,農場選擇的種植品種,是來自臺灣的黃金百香果等高附加值水果。“目前,長期在農場就業的臺灣技術人員有3名,幫我們種好臺灣水果。”許璐説。

  來自臺灣的鐘鳳蘭,曾在臺灣影視圈擔任造型師。如今,她在三華農場找到事業新支點。“這裡有很好的發展機會,我主要負責‘以臺引臺’,為農場對接臺灣人才、引進合作團隊。”鐘鳳蘭説。

  數千畝農場為兩岸同胞搭建起合作創業新平臺。“三華農場正在從生産型向平臺型升級,特別是2017年被確定為國家級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三華園區後,對臺合作更加密切,目前已入駐涉臺企業4家,每年舉辦各級各類涉臺、涉外交流50余場。”許璐説。

  臺灣青年鐘斌,與福建三華農業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福清稻香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擔任合資企業董事長。“企業主要致力於臺灣精緻農業的引進和發展,打造海峽兩岸農業種植實體、涉農服務及農業電商等融合為一體的農業發展平臺。”鐘斌説。

  新理念激活創意農業

  優秀的臺灣經營人才、先進的臺灣精緻農業理念,正在三華農場孕育新豐收。

  一架精美的鋼琴,架在金色的稻田中,身著潔白色演出服裝的合唱團,在稻田間的木棧道上翩翩起舞、放聲合唱,一曲《我們的田野》久久回蕩……金色與白色碰撞,吸引許多遊客駐足觀看。

  這樣富有文藝氣息的場景,並不是影視劇腳本,而是在三華農場裏真實上演的音樂會。2017年夏天,由福清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六月天融情夏意文藝季”系列活動在福清臺創園三華園區開幕,福清市教育局僑鄉少兒合唱團用一場稻田音樂會,為市民和遊客帶來文藝與農業交融的旅遊新體驗。

  “讓農場變得有創意、有樂趣、有亮點,從農業延伸到文創、旅遊等三産業態,已形成重要的市場競爭力。”鐘斌説,去年,三華農場接待遊客超過4萬人次。

  稻香村公司連續兩年播種的“藝術稻田”,成為很多遊客必來“打卡”的網紅。

  去年4月,稻田里長出“福清”兩個大字,一炮打響;今年春天,這片稻田鋪開新畫卷,紅棕色的“兩岸一家親”五個大字躍然“紙”上,吸引眾多航拍愛好者到來。

  三華農場是福建省農科院科技示範基地,雙方已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據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陳鐘佃介紹,“藝術稻田”創作是三華農場與稻香村公司合作的成果,整個稻田藝術作品佔地面積30畝左右,在省農科院謝華安院士團隊指導下,採用北斗導航精準定位,選用彩色水稻結合人工種植而成,是“文創+精緻農業”的一次新探索。

  鐘斌表示,“藝術稻田”是稻香村公司打造企業文化品牌、推動精緻農業發展邁出的一小步。2019年,稻香村公司將與三華農場加強合作,圍繞一二三産融合發展這一課題,繼續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延長産業鏈、發力多元化,主要在休閒農業等方面實現突破。

  新探索助力鄉村振興

  兩岸合作密切、“臺味”濃厚的三華農場,在鄉村振興實踐中跑出新路。

  沿著田間小路,穿行于農場中,就像走進了農業大觀園:3000多畝鹽鹼地裏,臺灣芭樂、火龍果等農産品長勢喜人;2000多畝灘塗上,海蟶、大蝦等海産養殖品種迎來大豐收;配套養殖的雞鴨等家禽,通過訂單式生産等方式獲得良好效益……

  截至目前,三華農場共有5個水果、蔬菜産品獲得綠色(A)食品認證,取得多項技術發明專利,年完成總産值1億余元。

  光是農業生産一項,就能在帶動農戶方面表現出強勁動力——農場以“公司+農戶”等方式,通過土地流轉、訂單合作等模式,有效帶動周邊3000余戶農民增收。目前,整個農場共有職工526人,其中季節性臨時用工460余人,全部為周邊村莊的富餘勞動力,這些臨時農業工人每人平均年收入在4.2萬元左右。

  新理念、新技術,同一片農田,換來更高的收穫。陳鐘佃介紹,在水稻種植方面,三華農場已建成福清市首家全程機械化育插秧中心,並使用有機肥生態種植優質稻米,2018年新引進的早稻畝産達650公斤左右,每畝産值在1600元以上,比傳統種植的老品種每畝産值增加500至600元。

  許璐介紹説,著眼于鄉村振興戰略,三華農場已在原有兩岸合作基礎上,進行總體規劃,將投資建設“福清海絲東方田園養生度假區”,籌建稻香小院、農耕基地認領等生態建設項目,實現農業産業轉型升級。目前,該項目已被列為福建省“鄉村振興重點項目”。

  福清市領導表示,以三華農場為代表,福清正積極引導臺創園區臺農臺商與當地群眾聯手發展種植養殖業,通過引進臺灣優秀人才、優良品種、先進技術、發展理念,在示範引領的基礎上進行推廣,帶動鄉村現代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