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探訪浙江大灣區:“臺灣元素”釋惠臺信號 顯惠臺決心

2019-07-10 08:4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探訪浙江大灣區:“臺灣元素”釋惠臺信號顯惠臺決心

  浙江玉環跨界自造融創園。 郭其鈺 攝

  中新網溫州7月9日電(郭其鈺)“我們現在站的地方,背靠臺灣,面朝大陸,一條航線跨越海峽、連接兩岸。”站在浙江臺州大麥嶼港,面對一眾臺灣嘉賓,浙臺(玉環)經貿合作區管委會主任許敏如此介紹這個長三角地區離臺灣最近的直航港口。

  7月7日至9日,來自海峽兩岸的近30位媒體人走進浙江杭州、臺州、溫州等地,深入探訪浙江大灣區發展。採訪中多處“臺灣元素”吸引了兩岸媒體人特別是臺灣媒體人的興趣,稱其體現了大陸持續惠臺的信心與決心。

  孟欣樺接受兩岸媒體採訪。 郭其鈺 攝

  釋放惠臺信號

  走進大麥嶼港,依然能看到“慶祝大麥嶼港基隆港客運突破20萬”的橫幅。就在7月7日,隨著“中遠之星”輪靠岸大麥嶼港,“臺灣基隆港——臺州大麥嶼港直航”完成第737個航次,“臺臺直航”已整整十年。

  自2009年7月7日首航至今,該航線成為浙江省內惟一一條常態化對臺直航航線,也是大陸第二條常態化對臺直航航線。

  “十年來這條航線在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停運,曾經一趟花50萬元人民幣成本僅運送十名旅客。”在許敏看來,這條163海裏的航線,像一座“海上金橋”,維繫著海峽兩岸情,十年間保障兩岸20余萬同胞順暢歸家。

  海峽兩岸(玉環)商品交易物流中心。 郭其鈺 攝

  “站在這裡我才第一次感到臺灣與浙江的距離如此之近。大陸多個省市都有直航臺灣的航班,但海上直航航線讓我們的聯繫更加緊密。”臺灣指傳媒大陸新聞中心主任林獻元坦言,自己來大陸多年,第一次知道浙臺之間有直航航線,實則浙江與臺灣一衣帶水、緊密相連。

  而就在大麥嶼港不遠處,即可見坐落于海峽兩岸(玉環)商品交易物流中心的臺灣商品體驗館。依託大麥嶼港對臺直航優勢,這裡匯集了各式臺灣名品3000多種,是專業的臺灣商品集散平臺。

  其中有臺灣媒體人注意到部分商品售價比臺灣還便宜,對此該體驗館負責人唐詮糧解釋稱,這得益於臺州及玉環對臺商臺企特殊的優惠政策。已在大陸打拼十幾年的唐詮糧説,在目前連接長三角地區的基礎上,未來目標將市場鋪向整個大陸。

  玉環大麥嶼港。 郭其鈺 攝

  彰顯惠臺決心

  位於玉環市沙門濱港工業城的跨界自造融創園從外看似乎“其貌不揚”,卻被稱為臺青創業“圓夢工廠”。開園至今,已引來6家臺灣創客團隊入駐,近百名臺灣青年、大學生前來創業和參加社會實踐。

  三年前畢業于臺北教育大學的孟欣樺實習結束後留在園區工作,與團隊一起負責鄉村振興的規劃設計,並長時間駐村將方案落到實處。

  溫州兩岸青年創享沙龍。 郭其鈺 攝

  “園區經常舉辦各種沙龍,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幫助臺灣學生真正熟悉大陸、融入大陸。”孟欣樺説,玉環市還每月為臺青提供免費往返臺灣的船票。

  在臺灣自媒體部落客協會的張立雯看來,這樣細心的舉措正是大陸用心的體現。她表示:“我們的青年就應該這樣培養教育,沒想到臺灣青年反而在大陸率先得到了成長。”

  而在溫州,該市則成立了專門的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就業搭建資訊交流互動平臺,提供培訓、輔導、幫扶等服務。

  兩岸媒體采風。 郭其鈺 攝

  “對於剛到大陸的臺灣青年來説,很多惠臺政策都是霧裏看花。”溫州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徐建臺説,服務中心“店小二”式的服務在多方面為臺青打通了辦事創業的渠道。

  采風中,兩岸媒體人專程來到溫州半屏山。原來在臺灣高雄市同樣也有半屏山,兩地地名相同、語言相通、習俗相似。半屏山崖上,一首碩大的五絕詩格外醒目:“極目煙波外,連心骨肉情。登臨非望海,一髪認臺澎。”一旁的“同源同根碑”上則寫著:“兩岸半屏,鄉音鄉情;珠聯璧合,共贏榮景”。(完)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