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一家親”已深入臺灣民心
此事很可以給某些人一點警示:作為政治人物,應有起碼的誠信。島內一些政客從未有過理想和節操,經常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把政治當作秀場表演,但民眾不是傻子,總有“穿幫”的一天。柯文哲此番道歉,將他過去“心直口快”的風評毀於一旦,換來藍綠雙方“政治變色龍”的同聲批評和支援者的唾棄,即為明證。
不過,柯文哲事件也有“壞事變好事”的一面,那就是反向證明了,即使在民進黨執政、綠色恐怖橫行的當下,“兩岸一家親”理念也已深入臺灣民心,它是票房保障而非票房毒藥。柯文哲自稱“白色力量”,出身“墨綠”,但因為説出“兩岸一家親”,讓他有別於一般綠色政客,而收穫眾多中間選民支援。在下一屆臺北市長選舉中,柯文哲本來遙遙領先,支援度曾是第二名的兩倍之多,但“道歉”後迅速變成老二,落在國民黨候選人之後。
臺媒分析,柯文哲此次向綠營低頭,可能是想換取民進黨在臺北市長選舉中對他繼續禮讓。但結果是,綠營“絕不禮讓”的聲音反而變得更大,泛藍更是大失所望,柯文哲想取巧兩邊討好,結果卻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柯文哲後來又發表聲明,表示降低兩岸緊張還是要努力的方向,在臺灣與大陸交流頻繁的狀態下,他的基調沒有變。他還辯解説,自己並非為“兩岸一家親”道歉,而是對聽到“兩岸一家親”不爽的人説抱歉,只是一種“情感撫慰”。
柯文哲對“臺獨”道歉是真心還是假意,他的“兩岸一家親”是真心還是假意,此處無意置評。島內一兩個政治人物的反反覆復,也無關兩岸關係宏旨。可以肯定的是,柯文哲此次未能免俗,投機不成反惹一身腥。
島內一些政客長期習慣於作秀,政見忽左忽右,話術詭詐多端,這樣的政治,沒有是非黑白只有你死我活,沒有理想正義只有滿腹心機,島內民眾早已深深厭倦。這也是為什麼臺灣社會近年一直呼籲超越藍綠的政治勢力,希望有政治人物能夠帶來新風,遠離坑蒙拐騙。
兩岸一家親,和合創雙贏。真正為臺灣民眾福祉著想的島內政治人物,都應該把兩岸和平發展的理念堅持到底。島內政治人物若選擇走“兩岸一家親”之路,就是選擇順應大勢,選擇對臺灣有利之路,註定前景光明。而若選擇反面,就是選擇仇恨對立和禍害臺灣之路,必然死路一條。(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