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讀書日“發現”臺北二手書店 作家:跟挖寶一樣

2018-05-02 09:4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讀書日“發現”臺北二手書店 

  賈 釗 陳鍵興

  臨近世界讀書日的這個週末,臺灣大學附近的胡思書店舉辦了學術講座和紀念詩人洛夫的朗誦會。這家二手書店的入口在背街小巷,招牌也比旁邊的小吃攤低調,卻吸引了不少讀者和名家慕名而來。

  文史作家蔡登山是店裏的常客,他覺得逛二手書店“就跟挖寶一樣”,如果看到喜歡的書猶豫了,沒有當機立斷,第二次去,發現已經沒有了,就只能後悔。

  二手書店的書大多來自私人出售,很多都只有一本。出於成本考慮,書店也沒有把收來的書做成可檢索的數據庫。讀者來到書架前,剛好看到了就是緣分。

  蔡登山説,他更喜歡的是一些非公開發行的自印本,裏面經常能找到珍貴的史料。

  即使是普通一些的舊書,也往往會帶來跟讀新書不一樣的驚喜。有的前主人會在書上留下眉批,蔡登山甚至還見過有人在書裏貼上相關內容的剪報。

  來自大陸的汪姓學生在書店裏不一會兒就挑了七本書,其中一本是上世紀80年代初出版的。他認為,臺灣社會對二手書非常“友好”,産業也很成熟,買賣二手書的雙方都能感覺到知識被尊重。

  據蔡登山觀察,臺北二手書店幾十年來變化很大,從之前的攤點經營,到商場地下室,再到現在集中在臺大和臺師大附近,很多二手書店都已經跟新書店一樣乾淨整潔、寬敞明亮,還各具特色與專長。

  談到現代人日漸縮減的讀書時間對行業的影響,蔡登山認為,網路購書對新書店衝擊比較大,但舊書店反而更有生命力,只要能做出特色,自然能吸引到讀者。實體書店因為有獨特的書香氛圍,會成為人們休閒活動的一個中心。

  胡思書店店主蔡能寶也認為,閱讀氛圍對實體書店非常重要。有些想賣書的客人會親自到店裏轉一轉,實際看看店員待書是不是足夠珍惜,才會決定是否把書交過來,就像是女兒出嫁前的考察一樣。

  蔡登山説,他的不少朋友來臺北都點名要求先逛舊書店,一逛就是一整天,好的舊書店也是一個城市引以為傲的名片。

  (據新華社臺北電)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