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四地大學生探村、校、家聯合模式 傳承古絲路文化

2018年08月13日 13:4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來自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12所高校的80名大學生營員齊聚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開展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坊,探討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教育經驗與案例。

  來自臺灣逢甲大學的王盈涵通過介紹臺灣原住民兒童教育的案例,向肅南當地教育組織及研習營營員貢獻以“村-校-家”聯合的三位一體教育經驗,豐富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模式。

  裕固族是中國22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是甘肅省獨有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2010年,裕固語被國家列為九個“正處於瀕危狀態的弱勢少數民族語言”之一。

  蘭州大學文化行者團隊的志願者自2011年起走進肅南縣,與肅南縣紅灣小學、肅南一中等學校合作,通過開展裕固族語言課程和童聲合唱、舞臺劇表演等形式,超過200名的裕固族兒童在快樂的氛圍中了解傳統口頭藝術、學會歌謠故事。該項目及相關模式獲得全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安吉剛介紹説,裕固族大部分族民聚居在肅南縣內,裕固族沒有文字,只有裕固語,傳統的故事文化只能通過口述傳承,對於文化發展相當不利。

  近年來,肅南縣政府推動裕固族文化校本課程發展,逐漸成為肅南縣教育的特色和重要部分。安吉剛説,蘭州大學文化行者團隊的工作,是青年人的力量在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起重要作用的體現,文化行者團隊十年前開始的裕固族口頭藝術傳承工作對裕固族文化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安吉剛認為,在此次工作坊中,來自臺灣的志願者通過介紹臺灣原住民教育的案例,貢獻了一種新的傳統文化教育模式,他希望更多的青年可以貢獻文化傳承新的經驗。這將會讓當地吸收更多兒童教育的經驗,也將會帶動裕固族傳統文化兒童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項目負責人李雷雷表示,文化遺産友好使者研習營在肅南訪問的過程中,當地學校及公益機構是主要參訪對象,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是本站活動的核心主題,“通過這兩天的活動及參訪,來自兩岸四地的青年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和公益發展有了更深入了解。”

  李雷雷認為,這些有針對性的經驗和案例會推動裕固族傳統文化教育的發展,也會為海峽兩岸青年志願者提供更多文化遺産志願服務的啟示。

  據悉,肅南裕固族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坊是2018文化遺産友好使者研習營活動的一個環節。該活動由教育部港澳與內地高等學校交流計劃支援,蘭州大學港澳臺辦公室、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和文化行者文化交流中心主辦。(完)

[責任編輯:劉雅楠]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