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中外學者共話絲路彩陶與嘉峪關歷史文化傳承發展

2017年08月14日 08:40: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蘭州8月13日電 (記者 徐雪)為深入挖掘絲路文化、彩陶文化和長城文化內涵,第二屆絲綢之路彩陶與嘉峪關歷史文化研討會13日在嘉峪關舉行,吸引了來自烏克蘭工程師範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中外6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參加。

  由甘肅省馬家窯文化研究會、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主辦的該研討會將持續至15日。期間專家學者將通過實地參觀考察、學術座談等形式,圍繞絲綢之路彩陶與嘉峪關歷史文化的傳承發展;彩陶與黑山岩畫、魏晉墓室壁畫的歷史文化聯繫;馬家窯及其後續文化與古羌人等課題進行探討。

  甘肅省馬家窯文化研究會會長王志安説,這條連接中西文化的絲綢之路,曾經在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作為當時的彩陶之路,就已經開始了連接東方和西方,承載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神聖使命。

  王志安稱,在這條遠古的彩陶之路上,中西文化在碰撞和交融,為甘肅彩陶的繁盛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甘肅彩陶的體系性發展所創造的遠古繪畫藝術,成為這條絲綢之路上的魏晉墓室壁畫和敦煌佛窟藝術發展的藝術源頭。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中心副主任孫宏開長期以來關注絲路文化,他説,甘肅河西地區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大量的歷史遺存值得我們去關注、研究。

  嘉峪關市長丁巨勝介紹,嘉峪關境內有世界文化遺産嘉峪關關城、魏晉墓地下畫廊、萬里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黑山岩畫等文物古跡和景區景點,歷史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

  丁巨勝表示,近年來,嘉峪關促進了一批特色文化旅遊項目的落地,有效破解了城市轉型難題,但對於如何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仍是擺在嘉峪關面前的一項歷史性課題,我們在持續探索、尋求對策的基礎上,迫切需要各界專家的把脈會診。(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