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專家學者熱議閩南文化保護與傳承

2018年06月04日 09:0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漳州6月3日電 (何淩霄)1日至3日,由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以“閩臺民俗文化保護、傳承,發揮特色,提升檔次”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在福建漳州長泰展開。

  本次活動有近70名兩岸專家學者參與,其中臺灣專家有10余位,活動內容包括參觀海峽兩岸將軍連緣書畫院與中國海峽兩岸將軍書畫展、調研考察閩南文化生態體驗基地、保護傳承閩南民俗文化研討座談會、長泰縣閩南民俗文化生態展示等。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閩臺的文化差異並不大,這一點讓彼此在生活上更容易習慣、融合。可以説,把兩岸更加緊密連接在一起的是文化的力量,而民間文化就是這股力量的中流砥柱。

  “閩南民俗文化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説,優秀閩南文化的保護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事情,在保護之後該如何傳承也是我們需要關注和考慮的;閩南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要勇於創新。

  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朱清認為,以人物信仰為主的民間信俗是民俗文化的核心內容,例如對閩臺民眾都具有影響力、感召力的“開漳聖王”信俗。“由這些信俗而生成的各種儀式、活動,兩岸之間並沒有多大差異,也正是這些民間信俗成為了聯繫閩臺民眾的重要情感紐帶。”

  朱清提議,精心整理“開漳聖王”故事,編撰“開漳聖王”與福建、在閩南、過臺灣的“好故事”系列,將這些故事製作成各種文創産品,並可應用網際網路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展示。

  “閩南文化生態體驗基地作為交流的平臺,就要付諸實際的行動。”臺灣閩南語歌曲製作人、詞曲作者林垂立認為,學者專家們發言中提到的閩南文化、民俗、生活,與他經歷過的是一致的;會議內容不應該只停留在討論階段,要走出會場,“更加‘接地氣’地交流討論。”

  陳啟鐘是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也是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的副教授。他認為,在保護閩南文化上,應該要儘量保存它原本的民風跟風貌,可以開發,但不要破壞,原本存在的要儘量保留。“以舊修舊,用文化來保留文化。”

  談到第一次到漳州時的感受,陳啟鐘説,到了這裡,看到那些廟宇,聽到閩南語,感受週遭的生活環境,就覺得好像這個地方也是我的家。“正如很多臺灣人會想到閩南尋根謁祖,就是因為這些民俗、這些文化的牽連。”(完)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