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創點亮夢想 臺青“西進”拓商機

2018年06月04日 08:50:00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搭乘“海峽號”,從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到臺灣臺中港,不過短短3個半小時。但在2018年6月之前,65歲的臺灣彰化縣蜂農蕭棟樑的大陸印象,還停留在“全是小燈泡,木房子”的父輩回憶中。這也正是女兒蕭淑媛極力推動他“到福州走一趟”的原因:“去看看大陸到底怎樣?蜂蜜市場好不好?”

  6月2日,在福州市三坊七巷街區舉行的2018年海峽兩岸青年文創産品集市(展銷會)上,蕭淑媛和從未出過臺灣島的父母就是集市的一員,他們用絲袋包裝的小瓶蜂蜜很快就被一位內蒙姑娘買走了好幾瓶。

  生意好,蕭棟樑替女兒高興。“她沒有多少經驗。”他偷偷告訴中新社記者,蜂蜜裝在旅行箱裏破了一瓶。

  蕭棟樑在彰化八卦山山脈養了40多年蜂,哪一陣季風催開哪一片蜜源花,他都瞭如指掌。上千箱的蜜蜂一年産10來萬斤蜂蜜,銷量挺好,都被跟他年紀差不多的老熟客訂走。

  拿到了企業管理碩士學位的蕭淑媛,前兩年決定回到彰化社頭鄉下幫家裏賣蜂蜜。“老爸的食指和拇指因常常轉動蜂框檢查,長出厚厚的繭子。”她在臉書上如是記錄回鄉初衷,“如果我撐得起來,父親就可以退休了。”

  “轉型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大陸市場,讓蜂蜜産品年輕化,吸引新世代。”蕭淑媛指著一款塑膠瓶告訴記者,她通過“淘寶”向大陸廠商定制這款瓶蓋,試水大陸電商的進貨渠道,不料近千個數量的訂單和其他買家一比,“量實在太少”,兩岸市場體量的懸殊令她萌生了西進大陸的念頭。

  如今,蕭淑媛通過“海峽號”將蜂蜜發到平潭澳前臺灣小鎮寄賣。“女兒很有勇氣,至少她敢走出來。”蕭棟樑相信,自家“很有誠懇度”的蜂蜜一定會在大陸大賣。

  “80後”臺灣姑娘謝雅萱和愛人同樣是為了接父母的班,從臺北回到臺南楠西區賣起了古法漬梅,還自創“小滿穀雨”品牌,將螢火蟲祭等在地文化元素融合到設計上。赴臺大陸游客成為她的主要客戶,也激發她西進大陸擴大市場的想法。

  此次,謝雅萱帶來30公斤漬梅,賣得不錯,還洽談了幾個經銷商。她大讚家鄉之美,邀請陸客到家鄉旅行,“小滿過後,未到穀雨,正是楠西梅林成熟時,跟梅農上山摘梅子去,非常樂活。”

  來自海峽東岸的憧憬和期盼,充溢在這個文創集市上。但在中國國民黨青年工作總會副總會長吳雨霖看來,臺灣青年創業需要線上線下並進,開拓大陸市場。

  臺灣實踐大學國貿學系四年級學生陳思潔和同校80名大學生選擇到上海麥可將文創園區實習,“以這家臺灣人運營的青創基地為後盾,探索大陸”。

  在江蘇南京從事創意機器人教育的臺商謝學榮則未雨綢繆。在大陸探索5年後,去年他將公司落戶南京,並以讀研究生的兒子名字來註冊。謝學榮認為,今年初國臺辦出臺的“31條惠及臺胞措施”給臺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到大陸發展已成為臺灣青年的主流意願”。

  福建省臺辦副主任鄭一賢説,海峽論壇十年,兩岸青年文創産品集市孕育而生,未來將搭建更多類似平臺,“共用大陸發展機遇,臺灣青年正當其時”。(完)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