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青林智遠的西進tips:把握良機 創造價值

2018年07月13日 20:21: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13日訊(記者 汪明珠)從臺灣到平潭,開“阿里山館”,經營“松木工坊”;邂逅北港,開發成集民宿、文創、料理等為一體的“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並將臺灣元素與平潭石頭屋完美融合;受聘為平潭自由貿易區兩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熱心開展兩岸青年交流交往活動,積極促進臺灣青年大陸創業就業……1989年出生於臺灣嘉義的林智遠在平潭找到了實現夢想的舞臺。“海論十年、精彩無限”海峽論壇故事匯上他將自己的經歷向觀眾娓娓道來,他説:“今年公佈了31條惠臺政策,我有幸也成為平潭第一個獲得省級勞模的臺灣青年。”

  林智遠(右一)在“海論十年、精彩無限”海峽論壇故事匯上表演打擊樂。(台灣網 汪明珠 攝)

  談及對於“31條措施”中印象深的部分,林智遠脫口而出,“鼓勵臺灣教師來大陸高校任教,其在臺灣取得的學術成果可納入工作評價體系。”這為想來大陸發展的臺灣教師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在他看來,這條措施就像一座橋梁,將臺灣教師此前在臺灣取得的學術成果和今後在大陸繼續進行的學術研究連接起來。此外,也正是乘著“31條措施”中“在陸工作臺胞可參加當地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技術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評選”的“利好東風”,自己今年才有幸成為平潭第一個獲得福建省級勞模的臺灣青年,親身感受到“31條措施”帶給自己的實質影響。

  除了當選勞模的親身經歷,各地不斷推出的實施細則也令林智遠切實感受到“31條措施”在大陸的紮實推進,同等待遇的不斷落實。他例舉:“廈門60條裏提到的,在廈門長期居住的臺灣同胞前往鼓浪嶼,可以走廈門市民通道,直接從輪渡碼頭搭乘渡輪。這就是廈門結合當地實際,貫徹‘31條措施’推出落地細則,讓臺胞在居住生活方面與當地市民是享受同等待遇的鮮活例子。”

  “‘31條措施’中有19條涉及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同等待遇,各地因地制宜出臺的實施細則也讓臺胞能夠更快地融入大陸。”林智遠表示,“31條措施”為臺灣青年在大陸打拼、施展拳腳提供了政策支援,對臺商臺青在陸發展大有助益。但他同時指出,臺商臺青在大陸投資創業,要認清自己在哪個區域會有更好的發展。不同省市的發展情況不同,各地出臺實施細則的關注點也不同。對臺商臺青而言,選擇到哪發展、打拼的依據,不在於各地出臺什麼樣的政策,而在於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與該地的政策是否相得益彰。他認為,臺商臺青登陸發展的步伐其實可以不用那麼急,“先多走走多看看,多方了解情況。”此外,要儘量多跟在地的學生、青年溝通,“一個融合兩岸的團隊會比臺灣團隊更接地氣,能夠獲得更多資訊,更容易成功。”

  “把握每一個機會,創造每一份價值,展現出臺灣年輕人的活力一直是我在大陸發展的初衷。”林智遠表示,“31條”為臺胞在陸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援,廣大臺胞需把握良機,做好自己,借有利契機向夢想大步邁進。(完)

[責任編輯:汪明珠]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