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川臺兩地多數博物館或將建立長期互動關係

時間:2011-07-15 08:48   來源:四川線上

  在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眼中,四川和臺灣,雖然相隔1900余公里,但兩地博物館的密切聯繫,已使“天涯若比鄰”。7月13日,正在四川參加 “情係巴蜀──兩岸文化聯誼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動的張譽騰向記者透露,“以前,四川和臺灣單個博物館之間的來往較多,今後,我們爭取通過各種活動,使兩地大多數博物館建立長期互動的關係。”

  四川博物院院長盛建武和張譽騰現在已是很好的朋友,川博的“流動博物館”靈感,就來自臺灣同行。

  張譽騰告訴記者,“行動博物館”是臺灣歷史博物館經常開展的活動。其目的在於,將館中展品帶到偏僻的學校、社區等地展出,以解決當地老百姓不方便走進博物館參觀的遺憾。受“行動博物館”的啟迪,川博建起了四川的“流動博物館”,已先後走進四川的革命老區、學校、社區、地震災區、礦區等地進行展覽。

  “這次到四川,我很有收穫。比如,我也看見了一個很好的新模式──錦裏。這種在博物館附近打造文化創意園區的做法,在臺灣還沒有。”張譽騰告訴記者,此次四川之行,“錦裏模式”是自己最大的收穫之一。回到臺灣後,如果有條件,可以做一些這方面的嘗試。

  而對於川臺兩地博物館間新的交流,也已被有關部門提上了議事日程。張譽騰透露,明年6月,臺灣、吉林、四川三地有望聯手舉辦張大千作品巡展。此次巡展,將向觀眾較完整地展示張大千不同時期的主要作品。“臺灣有4個博物館研究所。明年,四川有可能會派出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前往臺灣,由這些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就收藏、行銷等方面為他們授課。”

  張譽騰希望四川和臺灣的博物館建立起長期合作的有效機制,達到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目的。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