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臺灣學者建言兩岸共祭南音樂神 進行南音大會唱

時間:2011-07-13 09: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成都7月12日電 (劉賢)“情係巴蜀兩岸文化聯誼行”的重要活動“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論壇”12日在四川召開。臺北大學榮譽教授辛晚教建議兩岸聯合舉辦祭祀南音樂神孟昶的活動,並進行兩岸南音大會唱。

  “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首次入川。包括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前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焦仁和,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教授邱坤良等在內的近百名臺灣文藝界精英參訪並出席論壇。

  辛晚教在題為《泉南弦管 蜀主郎君》的講演仲介紹了兩岸南音的傳承發展歷史。他説,2009年9月底,有“中國音樂史上活化石”之稱的泉州南音(南管、弦管)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世界範圍內的閩南籍同胞都感到振奮。

  辛晚教説,兩岸都有祭祀南音樂神後蜀後主孟昶的活動,“建議成都考證後蜀宮址,建紀念館,可以把東南亞的閩南人都吸引來觀光”。他還提議兩岸聯合舉辦祭祀南音樂神孟昶的活動,並進行兩岸南音大會唱。

  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莊伯和在講演《從四川吞口談起》中闡述了四川辟邪之物“吞口”與刻有“泰山石敢當”紋樣的臺灣“咬劍獅”的聯繫。他認為,通過這種文化載體,可以找到文化相通之處。

  四川大學教授、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李祥林則在《“512”地震後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講演中,把聽眾帶入在甲骨文中即有記載的古老神秘的羌族文化氛圍中:羌笛、薩朗、羊皮鼓舞,羌戈大戰、大禹傳説,釋比戲、花燈戲,羌繡、水磨漆藝……李祥林説,許多羌寨也有“泰山石敢當”,這是很值得研究的文化現象。(完)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