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特區,承載中國的夢想

時間:2010-09-06 15:43   來源:新華網廣東頻道

  30年前,世紀偉人鄧小平在南中國深圳河畔“畫了一個圈”,並在停泊在蛇口海灣的明華號遊樂輪上,揮毫寫下“海上世界”四個大字;30年後,明華輪還在原地,但海水變成了陸地,四週已然是高樓林立的城市。

  滄海巨變。深圳已經成長為東方城市巨人。2009年,深圳GDP超過8200億元,較1979年增長了979倍。昔日南海邊上的小漁村,今天的目標是5年內超越新加坡!

  在30年的歲月裏,以深圳為代表的特區承載著中國民眾的集體夢想,引領中國邁入工業化時代。

  “風起青萍之末”,中國的現實與未來,也許都濫觴于特區。

  “殺出一條血路”

  似乎沒有人能預測到深圳的今天。深圳特區成立之初,規劃的人口是80萬。到今天,特區人口已突破1400萬,堪稱世界級城市。深圳是中國第一座標界昨天與今天、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嶄新城市。

  正是在這個標界突破的地方,誕生了一系列震驚中國、影響時代的大觀念、大變革、大事件。

  1981年,深圳蛇口工業區門口矗立起一塊醒目的標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如水入油鍋,這個標語成了“姓社姓資”爭論的火力集中點。

  1984年,鄧小平肯定了蛇口的經驗。思想大解放在特區這塊土地上迅速開花結果。

  ——第一個進行分配製度改革;

  ——第一個實行工程招標,創造一天蓋三層樓的奇跡;

  ——第一個改革人事制度,凍結原有級別、工資等級,實行聘用制;

  ——創辦第一家企業自辦的股份制銀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資企業……

  無數個“第一個”從特區涌出,像春雷一樣驚動神州大地,帶動神州大地。

  在珠三角,依託于外向型經濟,虎門、順德、中山、南海“四小虎”迅速崛起,一個個默默無聞的農業小鎮,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工業化城市。

  在長三角,民營經濟和鄉鎮企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能量,浙江的溫州、江蘇的蘇錫常成為全國的樣板。

  在更為廣闊的長江、黃河流域,千百萬個市場主體,包括一些家庭手工作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市場觀念、市場運作也如行雲布雨,深入民心,所向披靡。

  特區,引發了充滿激情的年代,引發了充滿夢想的年代。中國打開了國門,突破了計劃經濟的局限,中國大地上蘊藏的智慧和能量在全球生産力平臺上熊熊燃燒,澆鑄出一個個令世界讚嘆的“中國製造”。

  在這場市場經濟變革、工業化變革中,深圳一馬當先,創下200多個國內“首次”、“率先”,引領著中國向前衝。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區,到浦東開發開放,再到西部大開發、老工業基地振興,一個從南至北、由沿海而內陸的開放大格局已經在中國成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長近10%,增長總量超過之前一千年總量之和。在“特區速度”、“中國速度”背後,最根本的一條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開放、與時俱進。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