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深圳寄託中國新希望

時間:2010-08-30 09: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深圳這30年,演繹的是一個關於成長的城市故事。這個故事實質上是一座橋梁,一頭連著國家,一頭連著公民個體;一頭連著舊的根基,一頭連著新的觀念;一頭連著本土資源,一頭連著外來文明。

  而立之年,深圳呈現一番成熟風度。成熟的最顯著標誌在於,深圳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的城市主張——公民社會與知識城市。

  這座城市總是語出驚人。放眼當下中國城市發展格局,這樣的主張,幾乎如同當年的“特區”旗幟一樣醒目,也如當年“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一樣震撼。

  溫家寶總理近日考察深圳,寄語它“敢為天下先”。在經濟領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過程中,深圳是這樣做的,並且做得漂亮。如今在政治領域和文化領域,新的體制機制建立過程中,深圳打算繼續這樣做,並且,已經開了一個好頭。

  深圳過去是中國的試驗場,它成功了,也標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選擇的道路成功了。如今,深圳寄託著我們新的理想——以更大的勇氣在深層次上推進改革,以更高的智慧對接人類文明共同體的成就。

  提出公民社會與知識城市的城市主張,表明深圳已經意識到,作為國家先鋒,自己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以過去30年的累積為依託,城市需要全面發展,這樣方能突破舊的束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作為一座移民城市,越來越多的深圳人開始分享一種認同:“這裡不是我們的家鄉,卻是我們的主場”。在中國急劇的城市化進程中,這種歸屬感彌足珍貴,能夠塑造出這種歸屬感的城市環境,同樣彌足珍貴。

  凝聚人心的要訣在於使市民看到,這座城市始終“在路上”,在通往更良性社會的路上。

  在深圳,公民社會不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口號,也不是政府一廂情願的主導。公民社會首先是權利社會。這個觀念已經潛移默化進很多市民的內心。所以,一個普通市民才會有這樣的期許:在一封“寫給2040的深圳”的信裏,他的願望是再經30年努力,深圳能率先建設成為一個具有中等水準的公民社會。

  深圳接下來的故事值得期待。這是因為,它提出的城市主張拓展了改革的空間和路徑,也是因為,它提出的城市主張深化了開放的意義和內涵,既源出於中國現實,又吸納了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

  30年前,深圳只是胚胎。高速的經濟增長,意味著生長筋骨、生長肌肉。然後,它開始內省,鍛鍊自己的大腦,豐潤自己的胸懷。如今,這座城市有一顆成熟的心,指示著未來的方向。(徐百柯)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