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珠海:珠江口西岸明珠更耀眼

時間:2010-08-30 09:52   來源:新華網廣東頻道

  30年前,珠海的香洲區只有一條街道,一間糧站,一間工廠,一家飯店。30年後,珠海的GDP、每人平均GDP、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三項指標,較1980年分別增加了210倍、51倍和647倍,並踏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之路。

  特區成果惠及百姓,珠海群眾的口袋鼓了起來

  現在,珠海仍是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之一。已有52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投資珠海,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303項。珠海工業已逐步形成電子資訊、家電電氣、生物醫藥、石油化工、機械製造、電力能源等6大優勢産業。

  2009年,珠海的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22859元,農漁民每人平均純收入8575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05.4億元,比1980年分別增長了31倍、28倍和1941倍。

  作為特區,珠海率先在國有企業改革、城市規劃建設、土地管理、生態建設、行政管理、社會管理等領域進行改革創新,開創了“科技重獎”先河,開辦了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香洲毛紡廠,興辦了全國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石景山旅遊中心,創建了全國第一個跨境園區——珠澳跨境工業區,啟動了全國第一個“一島兩制”新區——橫琴新區,較好地發揮了特區“試驗田”作用,為全國不斷深化改革提供了新鮮經驗和有益借鑒。

  堅守藍天白雲,是珠海經濟特區的一大亮色,塑造了山海相擁、陸島相望的特色城市風貌,空氣品質、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每人平均污水處理能力居全國前列。除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外,還是我國首個榮獲聯合國“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的城市。

  珠海市委書記甘霖説,珠海建立經濟特區的這30年,是珠海人民解放思想、艱辛探索的30年,是滄海桑田、跨越發展的30年。

  珠海重新站在共和國發展的最前沿和制高點上

  甘霖説:“新時期新階段,全國各地發展百舸爭流、萬馬奔騰,區域競爭你追我趕、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珠海要履行特區新使命、再創特區新輝煌,必須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始終堅持加快發展、開拓創新。”

  2008年底,把珠三角發展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珠海要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在廣東和國家發展的戰略層面、政策驅動層面、區域合作層面,珠海重新站在了最前沿和制高點上。按照08“謀篇”、09“啟動”、10“升溫”的時間規劃,珠海正在全力推進總投資逾3100億元的珠海十大重點建設工程,包括:港口樞紐工程、機場樞紐工程、口岸樞紐工程、石化、船舶和海洋裝備製造工程、航空及高新技術産業工程、商務休閒旅遊工程、生態環保工程、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公共服務工程、能源保障工程。這些項目內含93個子項目,總投資超過珠海特區前30年的投資總額。

  目標盯緊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建設

  面對國際國內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近三年來,珠海堅持科學發展的方向,堅持走建設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頂得住傳統發展模式的壓力,抗得住一時快慢得失的干擾,守得住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底線,緊緊抓住經濟刺激帶來的擴張性機遇,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統籌做好“三促進一保持”。

  圍繞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爭當科學發展示範市,珠海還明確提出了要進一步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兩大關係,構建交通、産業、城市三大格局,夯實物質、環境、社會、制度四大基礎,發揮地理區位、特區品牌、生態環境、發展空間、科教人文五大優勢。

  當前,是經濟特區由前30年向後30年邁進的重要節點,也是珠海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打基礎、成規模、定格局的關鍵時期。為此,新近召開的珠海市委全會提出了未來10年和未來30年的主要發展目標和任務。

  就在珠海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的前夕,就未來10年,珠海發出了再出發的總攻令。到2020年,建立特區40週年之際,基本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實現在珠三角地區每人平均首位、生態一流、文化繁榮、法治優良、社會公平的發展目標,成為廣東發展新的增長極、科學發展的排頭兵。(記者 魏蒙)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馮存健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