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祖國在一起--記為抗震救災而英勇奮戰的中國統一戰線

時間:2008-07-22 09:4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21日電 題:和祖國在一起——記為抗震救災而英勇奮戰的中國統一戰線

  2008年5月12日,一個本應春花爛漫的日子,被突至的巨災擊碎。

  這一天的14時28分,永遠定格為中華民族歷史上錐心的疼痛:8級強震下,數萬生命頃刻凋零,千萬家園瞬間不再。

  災難催生英雄,苦難凝聚力量!

  從民主黨派成員到宗教界人士,從民營企業家到新興社會階層,從海外華僑到留學人員……中國統一戰線各界人士空前團結,以如山的信念,如林的臂膀,如海的援手,與災區人民同呼吸、共患難,用真愛、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共禦巨災、重建家園的民族壯歌。

  一種信念,讓他們在第一線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

  “到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去!”災難面前,一個堅定的信念在統一戰線各界人士的心中迅速升騰,一場超越災難、戰勝死神的生死競速迅即展開:

  ——震後半小時,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四川宏達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滄龍立即率領高管人員分赴受災企業搶救被埋人員;次日淩晨1時,他自任集團指揮長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24小時開展搶救工作。截至5月20日,該集團成功解救出46條生命。

  ——震後一小時,成都創奇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的搶險救援隊以最快速度奔赴聚源中學。35位年輕技師顧不上吃一口飯,喝一口水,一直奮戰到次日5點,累得個個癱軟。

  ——地震發生後,民建會員、成都遛洋狗公司總經理鄧波迅速率領30名員工組成的突擊隊釬撬手刨,在蒲陽鎮周邊展開救助,先後從廢墟中解救出20名群眾。

   ——綿竹漢旺鎮,一堵搖搖欲墜的斷墻下,沒有工具、沒有援兵,民革黨員吳天福和搜救隊員肩扛手刨,一寸一寸向廢墟下的呼救聲掘進。當被埋人員被成功救出時,吳天福的雙手已血肉模糊。

   ——農工黨四川省委副主委王正榮,顧不上了解家人是否平安,帶領醫護人員分乘16輛救護車于5月13日淩晨1點趕到北川中學。當夜,他們成功轉運了1000多名傷員。

  ——四川北川縣工商聯書記尚興瓊強忍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始終堅守在抗震救災第一線,冒著余震的危險多次往返于綿陽和北川之間,為受災群眾運送食品、礦泉水、藥品、帳篷。

  ——民進會員、綿陽電子學校校長李佳帶領全體教師堅守崗位保護學生,6000多名師生無一傷亡。

  ……

  災難面前,廣大統一戰線成員用血肉之軀,與災區人民一起,共同築起一道道抵禦死神的生命長城!

  ——地震次日,成都新希望集團救援車隊經過12個小時的顛簸,將2000多件藥品、10噸火腿腸、20噸牛奶運達雨中的綿竹市市政廣場。

  ——地震次日,四川雙虎傢俬迅速騰空10000平方米新建廠房,為受災群眾提供臨時住所,收留受災群眾數千人。

  ——5月15日至29日,四川省工商聯組織3900名企業志願者參加的“民營企業抗震救災突擊隊”,搶運救災物資3690噸。

  ——德陽市體育館館長、民革德陽市委會秘書長李夏通宵達旦忙於體育館內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從為母嬰單獨設置房間到保證熱水供應,從提供充足食品到為嬰幼兒接種免疫,每一個細節都不忽略。

  ——什邡羅漢寺,住持素全法師不到三個小時就把寺廟變成了千余災民的安置點。兩張禪床拼成的産床上,先後有60多個嬰兒呱呱降生。

  ——從地震當日起,農工黨四川省德陽市委會市醫院支部主委張雅衛每天都像陀螺一樣高速運轉。幾天下來,經她直接搶救的傷員就多達數十人。

  ——在綿竹,民盟盟員、綿竹市民政局副局長樊春梅和工作人員一道駕駛殯儀車,夜以繼日地幫助受災群眾辨認遺體、聯繫殯儀館和尋找掩埋場所。

  ——民盟成都市委組織心理專家17人小分隊分赴彭州市致和、九尺、西郊、天彭、昇平等6個鎮、11個救助點,對災區群眾進行心理援助。

  ……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堅實腳步。巨災面前,統一戰線成員的身影,書就了一個個大寫的“人”字。 


   一種感情,讓他們和災區人民時刻在一起

  巨震,燒灼著統一戰線成員的心。

  關切,從四面八方涌至。

  援手,從四面八方伸來。

  震區外,第一時間內,一支支救援隊伍如離弦的飛箭,以最快的速度向災區進發。

  ——震後兩個小時,中國光彩會理事、江蘇黃埔投資集團董事長陳游標親率60台工程機械車和120名隊員組成的救援隊星夜馳援。這支隊伍與救災部隊同時抵達,成為第一支出現在災區的民間機械化救災隊伍。在聚源中學、北川中學、曲山鎮幼兒園、汶川百花小學等地,陳游標親手救出11條生命,背出208具遺體。

  ——獲悉地震消息的當天,正在廣西考察的北京德坤醫院院長覃迅雲立即組織12名專家和醫務人員,攜帶藥品連夜奔赴災區,成為最先到達災區的第一支外地醫療隊,先後救治患者3萬餘人。

  ——全國政協委員、瀋陽何氏眼科醫院院長何群帶領15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醫療隊,自備價值160萬元的藥品、設備急赴災區,成為全國第一支進入災區的民辦醫院醫療隊。

  ——作為我國首個設立企業社會責任應急預案的企業,伊利集團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成立了國內企業首支救援搶險專隊,並在2小時內緊急調配第一批物資支援災區。

    ——湖南光彩會理事企業三一重工集團緊急集結一支由80名員工、8台汽車起重機和7台挖掘機組成的隊伍馳援災區。憑藉高超的駕駛技術,隊員們最早把大型機械設備開進北川縣城。

  ——在全國工商聯常委、董事長張徵宇博士親自督戰下,北京恒基偉業電子産品有限公司經過3晝夜研發,成功在公司光能手機中植入疫情上報軟體,有效緩解了災區供電不足、通訊斷續等問題……

  災情傳來,心繫祖國的海外遊子心急如焚、歸心似箭。

  ——旅日華僑、日本生命醫學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大阪府立大學醫學教授施海潮曾是日本阪神大地震醫療救護隊成員。震後第4天,他從日本飛至成都,來不及喘口氣,就趕到安縣茶坪鄉災區一線投入醫療救護和防疫工作。

  ——25歲的俄羅斯籍華人幹俊達是俄羅斯衛生部外科診所醫生,得知俄羅斯將組派醫療隊前往災區,他立即提出申請:“中國是我的第一故鄉,我要去那裏盡全力救治災區傷員。”

  和汶川在一起!和四川在一起!和祖國在一起!

  從災難發生後的那一刻起,統一戰線成員對災區人民的關注與關切、幫助與支援,便如股股春日暖流傾情涌瀉。

  地震剛剛發生,正在安徽調研的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的慰問電話就打到了民革四川省委會。

  震後一小時,各民主黨派各地組織的慰問就雪片般飛向巴蜀大地,抗震救災成為各民主黨派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行動起來,以捐款、捐物、獻血等多種方式向災區伸援手、獻愛心、送溫暖。

  民革中央、民盟中央、民建中央、民進中央、農工黨中央、致公黨中央、九三學社中央、臺盟中央迅速向本黨成員發出號召,要求大家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各盡所能,第一時間全力支援抗震救災。

  ——地震當天,民進中央連夜起草了《致民進四川省委會關於抗震救災的慰問信》,對災區表示誠摯慰問。

  ——地震發生不到24小時,民建中央緊急啟動“思源工程抗震救災計劃”,民建會員企業家紛紛慷慨解囊。

  ——民盟中央成立了由主席蔣樹聲擔任組長的“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作領導小組,有效組織全盟的抗震救災工作。

  捐款是民主黨派投身抗震救災的重要途徑!地震第二天,各民主黨派中央機關工作人員一天內就募集善款179萬餘元。

  ——已屆耄耋之年的孫起孟、季羨林兩位老人高度關注災情。不能親自表達心意的他們,在病床之上委託他人專程為災區人民捐款。

  ——年過八旬的民進湖南省委會原秘書長梅明先後兩次托保姆向災區捐款4200元,支援災區重建。

  ——身處癌症晚期、生命垂危的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工農小學退休教師、民進會員楊惠珍,在女兒的攙扶下,步履艱難地向募捐箱裏放入百元善款。

  ——來自民建中央原名譽顧問、105歲高齡的王艮仲老人的一封信函令人感動:“謹向受災同胞捐出我兩個月離休金,聊表心意”。

  ……

  一組熠熠閃光的數字,映射出民主黨派廣大成員對災區的一片拳拳之心:

  截至6月初,民革各級組織和黨員已向災區捐款1.3億元;

  截至5月30日,民盟各級組織和盟員已向災區捐贈款物1.19億元;

  截至6月27日,民建各級組織和會員共向災區捐贈款物總計5.5億元;

  截至6月23日,民進各級組織和會員及會員所辦企業、學校等共捐款物總計1.12億元;

  截至6月18日,農工黨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向地震災區捐款總計3.77億元;

  截至6月20日,致公黨各級組織和黨員(不包含海外僑胞的捐贈)向災區捐款捐物1.1億元;

  截至6月20日,九三學社中央以及各省級組織已向災區捐款5500多萬元;

  截至5月27日,臺盟中央及各級組織已向災區捐款逾200萬元……

  來自中央統戰部的數字顯示,迄今為止,統一戰線已為災區累計捐款80多億元。

  眾生遭難,慧心同悲。富於悲憫情懷的中國宗教界心繫災區。

  地震當天,北京白雲觀監院李信軍就作出決定,向災區捐款15萬元。隨著對災情的進一步了解,白雲觀不斷追加捐款,總額達119萬元。地震次日,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即向災區捐款60多萬元……

  截至目前,中國五大宗教均對災區進行了鉅額捐款:佛教3.8億元,道教9000萬元,伊斯蘭教近1億元,基督教1.3億元,天主教1億元。

  祖國蒙難,遊子揪心。海外華僑華人通過募捐、義演、義賣、餐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積極為災區捐款捐物。靠在街頭叫賣彩票為生的越南百歲老華人葉秋在親人攙扶下,將好不容易攢下的189500越盾(約90元人民幣)捐給我駐越使館:“四川人民遭了大難,很苦,我心裏難過。我錢不多,僅是一點心意。”

  截至5月30日,海外華僑華人通過我國駐外使領館向四川災區捐款的數額達3.1億多元,捐款數額創歷史之最。

  鮮血,人類最為寶貴的生命之液。從地震發生的那一天起,統一戰線成員紛紛踴躍獻血,他們希望用自己的生命之水,滋潤災區傷員面臨乾枯危險的生命。

  5月14日,民盟臨沂市委會近20名盟員來到血站,為災區人民獻出了近5000毫升鮮血。他們説,想儘自己微薄之力,救助那些正在遭受苦難的人們。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鼎立律師事務首席合夥人施傑震後第一時間排隊獻血,並購買大批水和食品等救災物資捐獻災區……這樣的事例在全國各地不勝枚舉。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統一戰線充分發揮人才薈萃、聯繫廣泛的優勢,舉辦各種活動為災區募捐祈福。

  ——得知災區藥品緊缺的消息後,農工黨中央主席桑國衛立即以中國藥學會理事長的身份,呼籲廣大醫藥企業行動起來,踴躍捐贈。

  ——作為與海外有著廣泛聯繫的參政黨,致公黨中央向海外華人華僑發出倡議,號召海外僑胞伸出援助之手,捐資捐物,支援災區。

  ——臺盟中央號召廣大盟員及所聯繫的臺灣同胞,大力弘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和“萬眾一心、和衷共濟”的崇高精神,迅速展開賑災捐贈行動。

  ——地震發生第3天,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等單位就組織國內第一場義演——“同一首歌 凝聚每份愛——抗震救災大型義演”,當天募集善款1084萬元。

  ——在中央統戰部舉行的“統一戰線著名書畫家企業家為四川地震災區捐贈”活動中,統一戰線書畫家、企業家通過自帶作品、現場創作和認購捐贈的方式為災區籌集資金。

  ——“海岳凝意,翰墨鑄情”,民進中央專門為災區兒童舉辦的書畫義賣活動上,著名書法家、民進開封市委會主委陳國楨揮毫潑墨,關切之情溢於筆端。

  ——全國人大代表、著名油畫家楊雲飛以抗震救災為主題,領銜創作巨幅油畫《熱血5月2008》,並將拍賣所得3350萬元全部捐獻。

  ——18日,由農工黨中央發起的“與你同心──災後心理援助行動”的廣播節目,首次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向各地播出,為災區群眾提供心理干預等特殊救助。

  ……

  風雨寫春秋,熱血鑄華章。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刻,千萬統一戰線成員以出色的表現,實踐著對祖國的責任、對人民的誓言。


  一種責任,讓他們為祖國竭盡所能

  第一次為普通百姓設立全國哀悼日,第一次專門為地震災後重建制訂條例,第一次在全國範圍開展學校建築抗震能力普查……這些“第一次”的背後,無處不是統一戰線成員辛勤努力的身影。

  ——民革黨員、復旦大學教授、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公開建議設立全國哀悼日,“以表達全國人民對這次地震災害中的罹難者、在救災中的犧牲者的哀思,並向全世界昭示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生命的關愛以及萬眾一心救災重建的決心。”

  ——作為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親歷者,民進中央副主席馮驥才呼籲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館”。他表示,地震遺址博物館首先是要見證這一災害的巨大破壞力,無論在地震學、地質學、建築學還是科學抗震救災方面,都有重要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將見證當代中國人面對這一特大災難表現出的特有氣質與崇高境界。”

  從災區人民的現實需要到次生災害預防,從生産自救、災後重建到理性反思……各民主黨派中央下發的緊急通知,都明確提出了“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要積極為抗震救災工作建言”的要求。

  ——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就災後重建工作建言,提出了總結地震規律和防震、抗震經驗,統籌規劃、強化管理,因地制宜、合理建設等多條建議。

  ——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建議有關部門開展震害調查,提高學校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學校的抗震設計標準。

   ——地震4天后,九三學社社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黃潤秋等20多位地質、地震、環境專家根據一線災情提出《科技救災專家諮詢建議》,9件建議內容達37項之多。

  在抗震救災工作最為緊迫的四川,各民主黨派省委會先後下發通知,要求廣大成員在積極投身一線的同時,把發揮優勢,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獻策作為“我為抗震救災作貢獻”活動的著力點。

  ——地震給四川經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損失和破壞,建設資金的籌措是重中之重,民革四川省委會建議發行特種國債,支援災區重建。

  ——針對四川受災嚴重地區普通中高考延期舉行問題,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四川省委會主委吳正德提出了《關於做好地震災區中、高考生迎考工作的幾點建議》。

  “加強衛生防疫工作”“安排學校復課”“實施災後重建的金融支援”“災後重建工作透明化、公開化”“道路重建應免避免山體再度滑坡”“災區孤兒如何領養或慈善撫養”“有效展開災區群眾職業技能培訓”……隨著災區重建納入議事日程之際,各民主黨派以恢復生産、重建家園為核心內容的一系列建言獻策也迅速展開。

  來自工商聯繫統的建議則充分貼近民營企業生産生活的實際:

  ——與政府相關機構建立有效配合工作機制,將工商聯企業和非公有企業的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納入政府災後重建規劃,並在土地、金融信貸、稅收減免、吸納災區群眾就業和員工安置方面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

  ——動員民辦大學和職業學院配合國家面向地震災區擴大招生。

  在海外,華僑華人千方百計為抗震救災獻計出力。

  在日本,在“日本華人四川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事務局長、名城大學葛漢彬具體協調下,許多專家學者紛紛蒐集大量有關滑坡、大壩決堤等各種次生災害的評估和預防技術對策,整理神戶等地震的實際經驗,總結了災後各種臨時住宅的生産技術,迅速提供給中國。

  ……

  在災區,在後方,來自統一戰線的一個個普通人,用他們樸實無華的行動,書寫了一個個普普通通的故事。這些故事,細流般匯整合統一戰線抗震救災的壯美史詩。

  和祖國在一起,和人民在一起。

  中國統一戰線將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以無比豪邁的民族豪情,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征程中,譜寫新的輝煌篇章。(記者 魏武)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