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某工程部隊政委馬力:生命通道上的開路先鋒

時間:2008-07-22 09:4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21日電(陸建江、牛小奇、秦潔)汶川地震發生後的半個小時內,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隊政委馬力連下3道命令:部隊檢查損失情況、做好自救工作;立即收攏人員、集結部隊,做好赴災區救災的戰備;召開緊急黨委會,研究參戰預案,積極向上級請戰。

  隨即,這支部隊按照戰備要求全部完成出發前準備:人不離營,裝不離車,整裝待命,隨時出征。

  5月13日晚,部隊接到上級命令:赴四川災區執行抗震救災任務。

  不到半個小時,包括主戰力量及通信、衛勤等作戰保障分隊在內的500余名官兵,攜帶47台大型機械、1206件機工具,在馬力的帶領下,從3個方向摩托化急行軍,火速馳援重災區北川。

  14日22時許,救援部隊到達重災區北川縣城。1個小時後,馬力即隨同時到達的二炮首長連夜進入北川縣城偵察情況,制訂搶險方案。

  此後2個月,汶川大地震的歷史記載了這支部隊為災區人民立下的一系列功勳。

  ——激戰12個小時,打通北川城外被地震、山體崩塌嚴重破壞的3.5公里“生命通道”,使大型機械、車輛能進入北川搶險救人。官兵們頂著一天發生余震39次、山體滾石不斷的危險,掘開了一個個大坑,將一塊塊巨石埋到地下,挖出的土被移到坑洼不平的道路上,僅用12個小時就打通了這條“生命線”。

  ——奮戰20天,打通墩秀公路雎水至高川段。這條路被交通部列為四川地震災區道路搶通“一號工程”,在地震中受損嚴重,34處大滑坡,16公里路完全損毀,且形成4個堰塞湖。尤其是道路入口處的“老虎嘴”,不到100米的路段塌下50多萬立方米山石,山體整體移位,公路被“擠”下懸崖。結果,從國防大學學習趕赴救災現場的部隊長陳強和政委馬力率領部隊提前1個月完成了這一艱巨任務。

  ——激戰7天7夜,排除危及下游6萬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老鷹山堰塞湖。

  5月17日11時30分,被埋100多個小時的52歲倖存者季中山,經過這支部隊100多名官兵的接力救援成功獲救。

  季中山被埋在5層樓倒下的廢墟中,救援十分困難,大型切割機切除這一塊水泥板,另一板水泥板就要往下塌陷;專業擴張工具擴張這個空隙,那個空間就會被擠壓……為了營救他,共有168名官兵走上這座廢墟,先後把50余件救援工具徒步運了進來,制訂出一套又一套科學的救援方案。

  “刻不容緩地搶救人民生命就是最大的政治任務。”馬力的信念鼓舞著官兵義無反顧地衝鋒在抗震救災第一線。

  只要有一線希望,就堅決不言放棄。正是懷著這樣一種抗震信念,馬力率領下的這支部隊官兵冒著余震危險,在打通“生命通道”的同時,在廢墟之中成功救出12名倖存者。

  “哪有需要援助就奔赴哪,把部隊大型機械裝備優勢發揮到極致。”在馬力的倡導下,官兵們始終以大局為重,以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為重。

  5月26日,馬力得知安縣桑棗鎮飛龍、雲豐、浴溪3個村的小學校舍全部倒塌後,立即協調12頂帳篷,安排人員連夜平整場地,緊急購置學習教學用具和數字化影音系統。

  僅用20個小時,他們就建起一座“紅星帳篷小學”,保證200多名學生全部恢復上課。恢復重建中,他們先後援建起2所帳篷小學、1個板房新村、1所鄉鎮衛生院。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