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閃爍的淚光--寫于第一批抗震救災部隊班師之際

時間:2008-07-22 09:4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7月21日電(記者李宣良)7月21日上午,成都火車北站。

 

  一列列滿載著第一批抗震救災回撤部隊官兵的火車,即將啟程。歡送的人們不停地揮舞著手臂,站臺上、車廂上、電線桿上,所能看到的地方,到處都是“感謝親人解放軍”的大紅標語。  
 
  “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抗震勇士們使勁地吼著,青筋凸起、聲嘶力竭,似乎試圖以此控制住自己的眼淚。

  “嗚——”9時45分,火車汽笛驟然響起,人們感情的閘門瞬間轟然打開,淚水洶湧而出……

   汽笛聲聲,淚光閃爍。這淚光,蘊含悲壯

  凱旋的榮光與激情,親愛的戰友已經無法分享了。

  6月18日,26歲的濟南軍區某師士官武文斌,因連續奮戰、過度勞累,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緊急趕赴災區前的那個晚上,武文斌收到盼他回家舉行婚禮的妻子楊衛華發來的短信:“去吧,等你凱旋,那時咱再辦婚禮。”懷揣這份美麗的約定,武文斌永遠地倒在了抗震救災的戰場上。

   一大早,天還沒亮,武文斌生前戰鬥過的都江堰許家鎮的40多名鄉親,提著自家的臘肉、茶葉,扶老攜幼,輾轉幾十公里,在列車啟動之前趕到了成都北站。鄉親們執著地相信,武文斌依然在他們為之歡送的隊伍中……

  與武文斌一樣,長眠在了抗震救災戰場上的還有成都軍區某陸航團邱光華機組。

  地震前,51歲的邱光華,離停飛待退只有半年時間了;機械師王懷遠已經規劃好了退休後的生活,副駕駛李月剛剛領了結婚證還沒有來得及舉辦婚禮,機械師陳林的妻子帶著剛滿周歲的女兒剛剛來隊與他團聚,搬運員張鵬剛剛被確定為黨員發展對象……

  面對廢墟下的生命,面對災區群眾的呼喚,勇士們不惜以命換命。13萬大軍奮戰兩個多月,截至7月18日24時,累計解救和轉移1485182人,但仍有69197人遇難、18222人失蹤。

  “在廢墟上有時我們很堅強,有時我們又很無奈;有時我們很自信,有時我們又很失落;有時我們露出祈求已久的笑臉,剎那間又會淚如泉涌。”一名凱旋的戰士,這樣述説心中的悲壯。

  汽笛聲聲,淚光閃爍。這淚光,灑落遺憾

  就要撤離了,心細如發的海軍陸戰隊女隊員們,最放心不下的是石鼓鎮蘇家橋村的張昌遠夫婦。兩位老人都已70多歲了,大娘還因病癱瘓在床。姑娘們在進村入戶中發現了這對老人,給他們送去了食物,幫老人打掃衛生、照顧生活。張昌遠老人説:“你們比親閨女還親!”

  指導員周愛民很想帶著姐妹再給老人剪一次指甲、打掃一次衛生,可是,她們每次去,老人都要把省下來的救災食品硬塞給她們。這次去,如何跟老人道別?周愛民狠了狠心説:“別去了!”因為她實在擔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帶著心中的遺憾,姑娘們出發了。

   對19歲的新兵楊少英來説,她終於可以回到遠在河北滄州的家,到父親的靈位前磕一個遲到的頭了。

  5月19日,正在抗震救災的緊張時刻,楊少英得到噩耗——父親因車禍不幸去世。“爸爸,請你原諒我!”姑娘把悲傷和遺憾埋在心底,繼續每天進村入戶、背糧送藥。直到部隊接到撤離的命令後,她才向組織提出了回家探親的申請。火車汽笛響起的一剎那,楊少英終於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汽笛聲聲,淚光閃爍。這淚光,充滿感激

  帶領2000多名官兵在什邡地震災區奮戰了68天的空降兵某師政委陳輝,在奉命撤離前,一再請求地方政府,不要搞任何歡送儀式。可是,當部隊7月21日一早悄悄出發時,他們的車隊還是被從四面八方自發趕來的群眾堵得結結實實。

  一名坐在輪椅上的小女孩,在同學們的幫助下,把野花一朵朵別到解放軍叔叔的胸前。嫩黃的、粉紅的小花,在綠色的迷彩服上格外鮮艷。

  饅頭、桃子、蘋果、礦泉水……人們把自己捨不得吃的、捨不得喝的,紛紛往戰士們的口袋裏塞、往車上扔。

  “鄉親們,我們有紀律,真的不能要……”陳輝大聲地説。

  可是,他的聲音很快被淹沒:“這是我們的心意噻!”“沒得啥子嘛!”“平時不吃我們的、不喝我們的,臨走了總得讓我們……”

  車隊緩緩移動,突然一名中年婦女提著一籃剛摘下的鮮桃,衝到車隊最前面,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求求你們,收下吧!桃子是自家樹上長的……”

  兩個月前,空降兵的官兵在進村入戶中,把這名婦女的81歲老母親從廢墟下救了出來。老人不能來為親人解放軍送行,讓女兒一定把自己的心意送到。

  什邡、綿竹、青川、平武……每一個遭受創傷、感受關愛的城鎮、鄉村,在部隊撤離的這一天,全都淚如雨下。

  汽笛聲聲,淚光閃爍。這淚光,飽含依戀

  “李展飛,李展飛,你在哪?”在鎣華鎮的送別現場,一對中年夫婦在人群中呼喚著一個戰士的姓名,一輛車一輛車地扒上去尋找他們熟悉的身影。

  在進村入戶中,空降兵戰士李展飛在一處廢墟中發現了生命跡象,和戰友們一起徒手從倒塌的房屋下救出了一名70多歲的老太太。獲救的老人説什麼也要認李展飛為幹孫子,這對中年夫婦就成了李展飛的“幹爸”“乾媽”。

  送別現場,許多人像這樣呼喚著自己心中英雄的名字,可是,要在幾千名身著一樣服裝的官兵中尋找某一個人,並非易事。然而,沒有人願意放棄。

  這是一個在災區軍民中廣為流傳的故事——

  部隊進入深山進行搜救,戰士們在廢墟邊找到一位老大娘,想背她下山。這位兒子和老伴在地震中遇難的老人,死活不肯離開。任憑官兵怎麼勸説,老人只是一個勁地搖頭。這時,指導員走上前,“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如果您願意,以後我就是您的兒子。娘,兒背您下山。”

  母親——兒子,世界上最親密的人,今天就要分開了,怎不讓人落淚?

  5月17日,南壩鎮黨家溝村,陳輝和經過10多個小時艱苦跋涉進來的戰士們一起埋鍋做飯時,村民們送來了自己捨不得吃的米飯。官兵們堅持不要,村民們生氣了,端起一盆水澆滅了戰士們好不容易生起的火:“既然是一家人,為啥子不能在一個鍋裏吃飯?”

  陳輝和戰士們含淚吃下米飯,臨行前,悄悄給村民留下100元錢。

  沒想到,3天后,村委會主任經過30多公里的跋涉,找到部隊的營地,送來了那100元錢:“要是收了你們的錢,我們就不是一家人了。”

  汽笛聲聲,淚光閃爍。這淚光,溢滿幸福

  空降兵某團政治處主任劉猛的左胳臂上,留著一個清晰的咬痕。“每當看到這6個牙印,我心中泛起的不是疼痛,而是幸福。”這名一臉胡茬的彪形大漢説。

  7月19日上午,劉猛帶領在南壩鎮的800名官兵天沒亮就啟程,準備趕赴部隊回撤的集結地點。沒想到,上千名群眾早已等候在了車隊兩側。

  正當官兵們努力謝絕鄉親們送來的包子和水果時,11歲的男孩閻強突然衝上來緊緊地抱住了劉猛的胳臂:“叔叔,你們什麼都不要,就讓我給你留個特殊的紀念吧!”説完,對準劉猛的胳臂就是一口。

  殷紅的鮮血從牙印中滲了出來,淚水也從劉猛的眼中流了出來……

  同樣是在這一天,綿竹市師古鎮清泉村的村民給海軍陸戰隊某旅的官兵們送來了一頭肥豬。兩三天來,得知部隊就要分批回撤的消息時,一批又一批的群眾送來各種各樣的慰問品。

  在廢墟和危險面前,從來不知道害怕的官兵們,這時卻“害怕”了起來。每次勸退,都要費盡口舌、想盡辦法,群眾們還不一定“領情”。旅長陳昌鋒向村民反覆解釋,部隊有紀律,不能收受災區群眾的任何饋贈。可是,怎麼説都沒用。官兵們拿出2000元錢,想要買下這頭豬。幾名老鄉一下子跪了下來:“要瞧不起我們,我們就不起來!”

  官兵們只得答應將肥豬收下,鄉親們這才起身離去。

  陳昌鋒隨即命令戰士們將豬抬到附近一家屠宰場,宰殺後切割成80份,一份兩斤,挨家挨戶給清泉村的78戶村民送去。村民含淚收下了豬肉,81歲的劉起珍老人説:“有你們在,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汽笛聲聲,淚光閃爍。這淚光,孕育希望

  帳篷已經捲起,空降兵戰士們正冒雨翻挖帳篷下的土地。 要分毫不差地將土地恢復到以前的模樣。”營長梁開道説,“這以前是莊稼地,已經給鄉親們付了每畝1000元的青苗補償費。我們把地挖好,鄉親們就可以早點重新種上莊稼。”

    部隊撤離前,向老百姓借的每一塊磚頭、每一跟木棍都要物歸原主。即便是磚頭用舊了、木棍磨損了,都要折價賠償。官兵們連喝過的每一個礦泉水瓶,都細心地收集起來,裝到蛇皮袋中交給鄉親們拿去當作廢品變賣。

    “部隊撤離的地方,乾乾淨淨,看不到一絲一毫駐紮過的痕跡。”鎣華鎮66歲的居民張雲漢説,“但是,親人解放軍的形象,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

    看著雨地中一身身濕透的綠色迷彩,張雲漢的眼睛濕潤了:“明天就去買種子,把我那1畝2分地全種上油菜,雖然沒趕上最好的播種季節,但人勤地不懶,肯定有收穫。”

    是的,土地從不讓熱愛它的人失望。只要播種希望,必定收穫幸福。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