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當代中國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

時間:2012-11-05 14:05   來源:解放軍報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排除一切干擾、克服無數風險、戰勝各種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10年來,我國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中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得到充分展現。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歷史性成就和進步,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的:“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

  準確把握髮展規律的科學理論

  中國共産黨是一個善於進行理論思維、善於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黨。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等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我們黨進行了不懈探索與思考。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和發展正是這種理論思考和創新的結果。

  科學發展觀是對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準確把握。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人類從出現之日起,就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問題。正如恩格斯所説,“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産,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歷史上的一切革命、建設、改革,都是圍繞發展問題而展開的,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生産力和社會的進步,進而推動不適應生産力發展要求的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的調整、變革或革命,使之趨於協調。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目的是要解放全人類,其根本途徑也是通過革命、變革來推動社會的發展。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強調發展是硬道理,這是對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準確把握。

  科學發展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理論昇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闢了中國發展的新階段。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及時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明確提出了“發展是硬道理”的要求,一心一意謀發展。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強調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對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等進行系統的理論思考,認真研究和回答了我國經濟社會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作出理論概括,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創造性地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要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不僅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理論,而且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使其得到新的理論昇華。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