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關鍵 應更注重以人為本

時間:2012-11-05 14:05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就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接受了記者專訪。王偉光表示,深入學習領會胡錦濤同志關於堅持科學發展的重要論述,必須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完善的制度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紮實推進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

  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記者:為什麼這麼強調發展問題?

  王偉光:當代中國的一切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靠發展來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的現代化要靠發展來實現。

  強調發展問題,這是由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歷史方位決定的。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國目前還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生産力不能滿足這種需求的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就必須大力推進發展,而發展主要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生産力。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實踐證明,“發展是硬道理”,“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抓住發展不放鬆。

  科學發展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記者:為什麼説堅持發展的本質要求是堅持科學發展?

  王偉光:馬克思主義講發展從來都是講科學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於發展的觀點就是科學發展的思想。

  鄧小平同志在強調發展的同時,指出抓發展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江澤民同志強調要全面理解發展問題;提出要把握好發展、改革和穩定的關係,要更新發展思路、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於發展的思想推向一個新的深度。

  科學發展觀是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於發展問題的繼承、豐富和發展,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樣,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是正確指導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和指導思想的新發展,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新境界。

  實現科學發展的任務任重道遠

  記者:實現科學發展有怎樣的意義?

  王偉光:當前,正值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我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攻堅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實現科學發展的任務是當務之急、當務之重。

  新世紀新階段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既是發展的黃金期,又是矛盾的突發期。一方面發展快、成績大、形勢好,但另一方面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也難、矛盾也多,主要是:一是經濟增長快,但“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經濟社會沒有全面發展;二是社會財富大量積聚,但社會公平問題又極為突出;三是經濟增長迅速,但環境、人口、資源壓力越發明顯;四是原有經濟增長方式已經嚴重制約科學發展,必須轉變發展方式;五是對外開放度越來越大,對外競爭力越來越強,但與世界連成一片,承擔的國際性風險越來越大。可見,實現科學發展的任務任重道遠。

  科學發展應更加注重以人為本

  記者:堅持科學發展要如何面對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

  王偉光: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儘管我國處於發展的新階段,但一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二是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三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相對落後的社會生産力之間的主要矛盾沒有變;四是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屬性沒有變;五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根本任務沒有變;六是我國發展機遇大於挑戰的基本格局沒有變,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和平發展的總體態勢沒有變。基於這些考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科學發展,一是必須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扭住發展不放鬆;二是必須要牢牢把握主要戰略機遇期;三是必須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四是必須要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面對國際國內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胡錦濤同志號召全黨一定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努力推進科學發展。要把思想統一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促進科學發展上來;把認識提高到堅決執行中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部署上來;把推動發展的著力點落實到統籌經濟社會、城鄉、區域、人與自然、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上;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