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談中國道路的十年探索:亮點難點在改革開放

時間:2012-11-05 14:05   來源:人民日報

  在歷史的演進中,許多時段看似靜水深流,實則動人心魄。回顧十六大以來的十年奮鬥,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多的亮點在改革開放,最大的難點也在改革開放。

  今天來看,無論是經濟發展的巨大跨越,還是法律體系的形成完善,抑或是文化事業快速發展,似乎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但10年前,要説經濟總量在短短時間內躍居世界第二,要説能夠構築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要説能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産國、第一大電視劇生産國,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夠想像。

  事非經過不知難。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對新世紀以來中國發展階段的概括,形象反映了過去1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方位。從國內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邁入小康社會門檻,但許多深層矛盾逐步凸顯,各種利益關係的博弈此消彼長,中國進入了解決“發展的問題”和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同步推進的階段。從國際看,伴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國內問題與國外問題相互聯繫更加緊密,尤其是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更好地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成為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如何通過發展方式的轉變,謀求現代化的全面協調可持續?如何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保持現代化進程的連續性?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更多地滿足人民對公平正義日益高漲的需求?對於這些問題的解答,考驗著改革的決心,也檢驗著統籌兼顧的智慧。

  10年間,身處改革開放的深水區、攻堅期,我們科學審視改革大局、正確判斷改革形勢,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我們不僅向發展要數量,更向發展要品質;不僅向市場經濟要效益,更向社會主義要公平。經濟體制改革大力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加快,社會體制改革不斷加強,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改革全面推進……堪稱密集的改革舉措,成為中國全面改革的鮮明注腳,成為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10年間,面對“世所罕見”的複雜局面,我們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改革呈現出順勢有為、逆勢前行的獨特力量。來勢洶洶的非典疫情、百年一遇的汶川地震、波詭雲譎的國際金融危機……面對各種風險考驗,我們始終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各種難題。在抗擊災害中提升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在迎戰金融危機中倒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應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此起彼伏的新問題中,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抵達了治國理政的新高度,增強了社會主義的新優勢。

  “全黨同志必須牢記,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回望過去10年,如果沒有持之以恒地攻堅克難,如果沒有大刀闊斧地昂然奮進,就不會有中國人民、社會主義中國、中國共産黨面貌新的歷史性變化。以更多智慧、更大勇氣和更強決心,加快改革攻堅步伐,我們就一定能更好地增進13億中國人民的福祉,更好地煥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生機活力,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