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地正在恢復生機

時間:2010-01-27 15:0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太子港1月25日電(記者 欒翔)海地發生芮氏7.3級大地震已過去近半個月了。這幾天,首都太子港在地震中建築設施未遭重大損毀的私營銀行紛紛恢復營業,西聯匯款等機構也打開因擔憂搶劫而緊閉數日的大門。商店重新開張、流動商販重現街頭……劫後的海地正在逐漸恢復往日的生氣。

  當地時間25日淩晨5時左右,海地人就已經在銀行門前排隊。在太子港城中心一家銀行的西聯匯款服務網點,8時許,來自聯合國藍盔部隊的印度官兵抵達這裡,開始執行維持秩序、防止搶劫的任務。9時,服務網點一開門,人群開始出現小小的騷動,但在場維和人員很快將秩序穩定下來。在他們的指揮下,人們一個接一個地步入網點,上一個客戶出門後,下一個才被允許進入。

  到下午2時許,網點前仍是人滿為患,長長的等待隊伍幾乎佔據兩條街道,數百名客戶靜靜地等待隊伍一點一點前進。人們臉上並沒有不耐煩的神情,也很少交談,只是等待。印度維和人員德尼什庫馬爾告訴新華社記者,前來取款的人們秩序井然,十分平靜。

  在等待的人群中,身著名牌T恤衫、頸戴金鏈的海地青年儒略用英語告訴記者,自己在美國邁阿密的親戚經常匯款過來,也不時會寄來衣服和各類用品。地震之後,他的美國親戚立刻匯來一筆錢,但因為地震後一週左右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停止營業,上週六、週日,銀行剛剛開門的兩天,人又太多,所以直到今天才來取錢。“我要用這些錢買食物、水、要用的家什,”儒略説。他並沒有提及匯款的具體金額,只説耶誕節已經收到過一筆匯款了,這一筆是邁阿密的親戚因為地震匯出的緊急救助款。

  國際機構統計説,大約有300萬的海地人僑居國外,主要分佈在北美、鄰國多明尼加、荷屬安的列斯群島和前宗主國法國。這些海外僑民每年向國內的匯款是海地主要外匯來源之一。地震發生後,很多國外僑民組織進行善款募集活動,個人匯款金額也呈增加趨勢。

  據海地私營銀行業協會主席馬西姆查理提供的資訊,自21日起,海地首都有42家銀行逐漸恢復營業,剩下的金融機構因為建築損毀過於嚴重,甚至全然坍塌而被迫停業。這些銀行還打破星期日休業的慣例,一週7天均對客戶開放。但每名客戶取現限額為2500美元。

  有了海外僑匯,海地人的購買力也在逐步恢復。在太子港北部地區,人們生活水準較一般程度偏高。25日,記者走訪當地一家美國人經營的高級食品店,發現雖然門口有持槍的警衛,但店家已經開門營業數日。這家店裏可謂應有盡有,除了一般的食品,進口的高級奶酪、酒類,甚至還有中國的春餅出售,但是商品價格較高。收銀員米蓋拉小姐告訴記者,客人已經開始光顧,生意也逐步恢復正常。

  或許也是因為有了兜裏揣錢的主顧,走在海地市井,人們重新擺起販售食物、衣服、一般用具、甚至家居裝飾品的小攤,雖然商品不多、品質較次,但隨處可見的買家賣家,竟讓一片廢墟中的太子港也顯得頗有些生機和活力。

  聯合國發言人日前宣佈,如果情況持續穩定,從本週開始,太子港的主要商場也將陸續開門迎客。

  海地政府22日公佈的損失報告説,12日的強烈地震和隨後百餘起余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過11萬,另有近20萬人受傷,5.5萬戶家庭受災。截至當日,已經有61萬人被疏散至500處臨時避難所。

編輯:焦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