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午11點多,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車程,記者終於來到了南寧市都結鄉中心小學,四層高的宿舍樓在學校中非常顯眼。
正好趕上孩子們吃午飯,五年級的學生李升新熱情地邀請記者一起吃飯,還帶著記者參觀了自己的宿舍。“阿姨你看,我們每個宿舍都有洗臉刷牙的池子,有一個衛生間,可方便了。”3年級就開始住校的李升新急著給記者介紹著自己的“家”。
學校校長農遠雄介紹,2007年3月,學生宿舍樓開始改造,同年12月竣工。“不僅僅是要讓孩子們有學上,還要保障他們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接受教育,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50年來,廣西的基礎教育已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兩基”達標走在西部地區前列。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得到長足的進步,為廣西的開發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援,特別是少數民族教育和女童教育成就斐然,為提高廣西各族人民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規章制度保障教育發展
廣西的教育發展得益於依託制定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措施,建立長效制度;先後頒布了義務教育法實施辦法等7部教育法規和規章,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育法規體系,為依法治教提供了法律依據。與此同時,廣西還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建立了涉及農村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等多項管理體制。
針對職業教育發展與改革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廣西先後下發了《職業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關於全面實施職業教育攻堅的決定》等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依法將職業教育發展納入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目前,由自治區編制部門牽頭,會同財政、教育、勞動保障等部門開展《職業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及實施辦法》制定的前期調研和起草工作也在積極進行著。
2000年以來,桂林市相繼出臺了《關於建立市“兩基”達標縣區年檢復查制度意見的通知》、《關於加快全市中小學實驗教學普及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有關“兩基”鞏固提高工作的文件,為實施“兩基”提供了政策保障。
以少數民族為重點抓基礎教育
自1986年國家頒布義務教育法、1988年國務院發佈《掃除文盲工作條例》以來,廣西通過多年的努力,到2007年1月13日,全部如期實現“普九”目標,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同年7月,教育部經過評估認定廣西全面實現了“兩基”,這也是全國第一個實現“兩基”目標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2007年8月初,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白雲鄉紅瑤村謝玉月拿到首都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仿佛做夢一般。她終於走出了大山了。讓謝玉月擁有這份改變的就是廣西設立的“女童班”。
提高少數民族女童入學率是廣西民族教育的一大難題。在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偏遠的少數民族山區,由於經濟落後,資訊閉塞,人們“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很多女孩子沒有機會到學校讀書。廣西從民族地區實際出發,挖掘學校自身潛力,先後在龍勝、三江、融水等民族貧困地區舉辦了“女童班”,將實施“春蕾計劃”工作與女童教育相結合,提高女童入學率,促進女童健康成長。謝玉月所在的白雲鄉1988年就創辦了全國最早的春蕾女童班,即第一屆紅瑤女童班,使廣西成為全國“春蕾計劃”的發源地。
桂林市教育局局長鐘平向記者介紹説,桂林市的龍勝各族自治縣從1995年起先後開辦了女童班、女子初中班和女子高中班,形成女童一條龍教育。全縣女童入學率從1995年的95.5%提高到現在的99.5%,輟學率從6%下降到0.9%,有力地推進了全縣“兩基”鞏固提高的進程。
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定向人才
在奪取“兩基”攻堅重大勝利的同時,廣西注重職業教育的發展,實施職教攻堅戰,大規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實現職業教育與産業發展的有機結合。
2000年以來,全區職業院校累計培養畢業生120萬人,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職業教育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1月1日,記者見到了回到母校貴港市職業教育中心31歲的李章,1997年畢業的他現在開辦了屬於自己的公司,當上了總經理。畢業多年,他一直沒有間斷和學校老師的聯繫。
他説,學校給了他最有用的技能教育,而且對他的人生觀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這裡他總能汲取到能量和堅定信念。“選擇上職業教育,現在看來,對我來説是一件幸事!”李章和記者表示。
職教中心會議室墻上的一面錦旗引起了記者的關注:“育人楷模,任重道遠,校企合作,共創和諧”。這是廣東東莞一家企業給學校送來的錦旗,該校副校長黃守健介紹,2007年學校選派了20人到該廠實習,他們良好的思想素質、過硬的專業技術,贏得了企業的認可和讚賞。
路瓊才老師在這所學校已經工作了14年,對於職業教育的發展,他深有體會。他説,自從1996年職業教育法頒布實施以來,自治區更加重視職業教育工作,依法執教的理念使得政府更加科學的規劃職業教育的發展。“明顯感受到職業教育的投入增大了,辦學條件改善了,辦學規模也不斷擴大了。” (席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