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欖坪海岸,一條巨龍從陸地向海域蜿蜒游去,那是剛築好的臨海路基。在它的前方,2.6平方公里的新陸地從大海之中悠然浮現。這就是籌建中的中國第六個保稅港區——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由於它優越的區位優勢與特殊功能,自批准設立之日起,便吸引越來越多世界媒體和巨商的目光。
欽州保稅港區是目前中國西部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第一個保稅港區,2008年5月29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規劃面積為10平方公里,總投資一百餘億元人民幣。國家給予這個保稅港區的發展定位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核心平臺;中國—東盟合作以及面向國際開放開發的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發展目標是: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面向東南亞,力爭成為運作高效、功能完善、開放度高的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物流樞紐和資源配置樞紐,進一步促進廣西北部灣港口成為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
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上海市政協副主席王榮華在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指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一直是逐步擴大、不斷推進的。尤其在地域佈局上,從20世紀80年初開放深圳等特區,到90年代初浦東開發開放,再到21世紀初加快開發天津濱海新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都是國家戰略的有機構成,由此形成了中國沿海開放帶的整體構成。他説:“我們深信,30年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必將轉向中西部地區。”
顯然,設立欽州保稅港區,是國家支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重要舉措,對提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口在世界港口航運發展中的功能和地位,促進廣西乃至大西南地區對外開放,帶動和支撐中國西部大開發,以及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加快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欽州保稅港區的設立,無疑是中國政府下決心將與東盟相連接的地區優先發展起來,它將有力推動中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東盟秘書處秘書長素林説:“東盟國家的貨物、人員等可以經北部灣經濟區進入珠三角地區的廣東省、西南地區的雲南省和四川省,北部灣經濟區可以聯繫中國和東盟經濟體,充滿了無限的潛力與機遇。”透過這位東盟高官的話,人們不難預見欽州保稅港區在其間所擔負的舉輕若重的“杠桿作用”。
廣西當局確定欽州保稅港區于2009年年底實現通關運作。同時,自治區政府還將其列為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産業園區建設的“五區兩園一基地”(欽州保稅港區、欽州港工業區、防城港企沙工業區、鐵山港工業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北海電子産業園、鐵山港—龍潭組團龍潭産業園和南寧國際物流基地)之首。其建設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廣西高層認為,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以及中國西部地區首家保稅港區落戶欽州,這是廣西從山區經濟走向海洋經濟的開局之犁,是廣西乃至中西部地區發展與崛起的破題之作,亦是中國走向東盟、走向世界的高速列車。
在廣西及欽州市政當局的通力協作下,欽州保稅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目前,保稅港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已告完成,並通過廣西自治區評審。今年十月初,欽州市委託英國PA諮詢集團開展保稅港區産業與保稅物流發展規劃以及保稅港區外十平方公里的欽州港綜合物流加工區發展規劃。
不久前,廣西北部灣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欽州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決定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共同開發欽州保稅港區。幾乎與此同時,廣西還同意引進中遠集團、中海集團、馬士基集團等國內外著名企業投資參股,負責保稅港區碼頭的開發建設與經營。
欽州市市長張曉欽對欽州保稅港區一期工程于2009年年底如期封關運作充滿樂觀。他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今後中國—東盟之間的經貿合作以及國際其他經濟體與中國—東盟經濟體的貿易,必將更多地以欽州作為轉机和連接基地,欽州保稅港區將成為國際物流鏈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