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中共新領導集體百日新政迎來“開門紅”

時間:2013-02-28 15:06   來源:中國網

  原題:百日新政的世界印象

  2月22日,是中共十八大産生的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航中國的第100天。

  100天來,國際社會關注著中共新領導集體的政策宣示,注視著中共新領導人的治國言行,熱議著中國這個發展中大國的未來走向。

  奮鬥目標高遠、發展道路明確、施政方略清晰,中共自身建設和國家治理呈現新局面新氣象——這是眾多國際人士和外國媒體從這100天裏得到的印象。

  印象之一:中共新領導集體強調的“兩個一百年”和“中國夢”的奮鬥目標是宏大的,同時又是現實的。實現這些奮鬥目標的過程,是造福于中國人的過程,也是不斷給世界帶來積極影響的過程。

  100天來,“中國夢”不僅激發了中國人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也成為外國人士談論中國發展前景及其世界影響的一個熱詞。

  習近平指出,“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對此,國際人士認為,凸顯“中國夢”,體現了中共新領導集體對中華民族的強烈歷史責任感。而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意味著中國的發展水準將登上兩個新臺階,為“中國夢”的實現鋪平道路。

  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學國際問題專家西蒙諾夫表示,如今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重要國際組織中有著重要地位,而“中國夢”則為中國未來發展設定了“一個能在人們心中激起共鳴的目標”。泰國《亞洲日報》副社長錢豐説,“‘中國夢’是一個科學的、踏實的夢,不是好高騖遠的烏托邦式的夢”。

  “中國夢”像燈塔一樣為中國人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凝聚了民眾,振奮了人心。肯亞埃格頓大學發展研究學教授奧如庫認為,這有助於形成積極向上的國民心態,推動中國在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中取得更大成就。

  同時,“中國夢”也給世界傳遞了一個資訊,那就是其他國家將從與中國的互利合作中得到更多發展機遇。古巴中國問題專家羅拜納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説:“一個強大的、獨立的、穩定的社會主義中國,對全世界都好。”

  印象之二:中共新領導集體對實現目標的路徑充滿自信,這條路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條道路上,其施政方略將更加有力、有效,在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共自身建設方面已展現諸多新意。

  100天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性。國際人士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確立是由中共的宗旨和中國的基本制度決定的,它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如何實現現代化這個根本問題,而且實踐證明這是一條成功之路。

  古巴中國問題專家羅拜納指出,正是在發展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中國擺脫了貧困,成為一個工業強國、科技強國。

  “中國曾經是那樣貧困、落後,如今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今天的崛起,正源於它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以及中國共産黨的正確領導,” 巴西共産黨聯邦參議員阿魯達説。

  100天來,中共新領導集體就改革開放和執政黨建設釋放出諸多新資訊,引起國際社會普遍重視。習近平就任中共最高領導人不久,即到在中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廣東考察,並就改革開放發表重要講話,國外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不少外報外刊談到,中國當前的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未來的中國改革將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貝爾格爾説:“中共新的領導集體表現出了推進改革的堅定決心,我認為,中國未來改革與此前進行的改革相比其效果會毫不遜色。中國在深化改革方面的新措施將對世界産生很大影響。”

  100天來,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共新領導集體在改進工作作風方面不但態度堅決,而且言出必行,在反腐倡廉方面不但認識清醒,而且敢動真格。

  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于去年12月4日通過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其中包括精簡會議、改進文風、厲行節約、輕車簡從等。外國媒體紛紛報道,中國高層領導人從自身做起,落實規定。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已成社會廣泛共識。

  肯亞內羅畢大學國際經濟學講師伊奇亞拉對中共新的廉政舉措深表認同:“我認為,作為執政黨,必須居安思危,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

  德國社民黨“基本價值委員會”副主席邁爾指出,中共新領導集體將反腐敗作為一大目標是絕對必要的,因為腐敗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害執政黨的可信度,影響到民眾對推進改革的支援。

  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指出,習近平提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可謂切中腐敗頑疾的要害。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