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委員孫南雄:我是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一員

時間:2012-03-09 20:47   來源:台灣網

臺籍全國政協委員孫南雄。(台灣網 于斯文 攝)

  台灣網3月9日北京消息 9日下午,在臺盟駐地,臺籍全國政協委員孫南雄接受了本網記者的專訪。採訪中,孫南雄作為一位全國政協委員所展現出的氣度令記者折服,而作為一名醫生,他時刻懷揣著的仁心則更讓人感佩。 

  15年履職生涯 一個日子最為難忘 

  自1998年起,孫南雄已經在全國政協委員的崗位上履職15年之久。當記者問到這15年中“哪件事情給您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時,一個日期脫口而出,“2005年3月4日”。孫委員説,那是兩岸關係發展最為困難的時期,而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民革、臺盟、臺聯界別委員參加聯組會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將局面完全翻轉,“那是兩岸關係發展的轉捩點”。 

  當2008年胡錦濤總書記再次參加臺盟、臺聯界別委員聯組討論時,孫南雄在會上發言向胡總書記報告,“三年以來兩岸關係的發展證明,當前的中央政策是非常正確的。” 

  孫委員向記者表示,現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可以説,2005年的重要講話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 

  經濟合作“普惠”基層民眾 兩岸共同維護“一個中國” 

  目前兩岸關係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對於這樣的機遇和局面,孫南雄表示,兩岸應進一步加強經濟交流合作,儘快簽署保障兩岸雙方投資利益的協議。另外,要遵循“普惠”原則,重視“三中”(即臺灣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下層民眾)的利益,讓兩岸的交流合作惠及更多的臺灣同胞。 

  兩岸要共同維護“一個中國”的原則,並要從各個細小的層面進行規範。孫委員舉例説,“比如臺灣商品的商標要註明‘taiwan china’而非‘taiwan’。” 

  關於兩岸醫療交流合作的問題,身為醫生的孫南雄有切身體會,“我曾經帶過一個團到臺灣,參觀了臺灣榮總醫院、奇美醫院以及一些診所,學習交流醫療保障制度。” 他説,臺灣的醫療保障制度值得大陸學習,而大陸醫院豐富的病例檔案,也可以提供給臺灣醫療機構,雙方各取其長,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合理撥付經費 減輕公立醫院負擔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觸及廣大基層民眾的最基本需求,也是目前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本次會議,孫南雄委員提交了一份關於公立醫院改革的提案。他表示,目前我國的醫療體系仍以公立醫院為主,但公立醫院除按照國家要求保障基本醫療外,依然承擔著突發性公共衛生安全問題、醫療援外、醫療支邊等各方面的任務。另一方面,公立醫院在培養人才方面花費甚巨,且要承擔醫療技術的高端研究,政府在這方面尚缺乏資金上的支援。 

  孫南雄委員所在的江蘇省人民醫院常年擔負著醫療援外、醫療支邊的任務,在人才和設備方面都投入較大,在這方面政府也沒有補助,醫院只能在人員待遇等方面縮減成本,而這樣極易造成人才的流失。

  孫南雄説,“醫改的頂層設計不夠完善”,對於專項任務,國家財政應專項撥款,減輕公立醫院的負擔。保證公立醫院能夠繼續作為國家醫療保障的支柱,保障國民的基本醫療,並能在醫療技術的高端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我作為醫生,是為了解除病人的肉體痛苦;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關心國家大事,是為了解決我們每個人除了疾病以外的問題。而作為臺籍委員,則更加關心祖國的完全統一。”孫委員對記者説,“我看到你以後就馬上想到,你的醫療保險現在怎麼樣,你生病怎麼辦,你老了怎麼辦?”,“作為一名醫生,作為一名公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當然要關心我們民族的統一和興旺。” 

  “30年的改革開放是一場社會的變革,這場社會變革使中國共産黨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作為一名醫生,一名全國政協委員,我以自己成為‘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一員而感到自豪。我們有責任,以最合適的方式,以最低的社會成本,促進社會轉型。”孫南雄如是説。(記者 于斯文 陳佳慧)

編輯:于斯文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