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經濟保民生興文化--世界關注中國兩會政策取向

時間:2012-03-14 13:25   來源:新華網

   “兩會是世界加深對中國了解的窗口,”布魯塞爾智庫歐洲之友政策主管莎達伊斯蘭近日對新華社記者如是説。那麼,透過今年兩會這個窗口,外國專家、學者和媒體看到了什麼?

  他們看到很多、很多,但最引起他們注意的,還是中國未來的三個政策取向,即穩經濟,保民生,興文化。

  穩經濟:重品質 趨理性

  當前,歐洲債務危機仍在發酵,一些歐元區國家經濟已陷入衰退,美國經濟雖在復蘇但依舊乏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也在放緩。在此背景下,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一直髮揮著世界經濟“火車頭”作用的中國經濟走向自然備受世界關注。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預期目標是7.5%。這是自2005年以來,中國政府首次調低經濟增速目標。對此,一些國際人士給予了積極評價:

  ——更加理性與務實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指出,隨著一國經濟的增長,社會越發複雜化,保持經濟的高增長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我認為,中國放棄‘保八’不可避免,事實上,每個發達國家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

  基辛格同時表示,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秩序中越來越重要的元素。

  哈薩克阿裏-法拉比哈薩克民族大學地區形勢和世界經濟教研室主任馬卡舍娃説,從今年中國兩會傳出的資訊看,中國經濟現階段發展的最大特徵是趨於務實和理性,定位於將來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30多年來,國民經濟增速始終接近10%,創造了他國難以比擬的世界經濟奇跡。不過,主要由出口和引資拉動的中國經濟目前遭遇嚴峻挑戰,中國政府在這種情況下控制GDP增幅無疑是明智之舉。”馬卡舍娃説。

  ——更加重視穩定與品質

  《日本經濟新聞》社論説,中國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目的在於表明與經濟增長相比,政府更重視物價穩定及抑制房地産投機。可以説,中國已把經濟運作的重心放在了穩定上。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經濟學教授、“魯爾都市孔子學院”院長馬庫斯陶貝也認為,中國目前最重要的目標不是提高增長速度,而是提高增長品質。

  陶貝説,中國希望擺脫過去高度依賴外國商業模式和外國創新成果的舊體系,轉而依靠自身力量。這意味著,鼓勵企業發展自己的商業模式,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際上申報自己的專利,積極走向世界市場。

  ——更加有利於世界經濟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問題專家奧斯特羅夫斯基説,中國經濟發展越好,對世界經濟發展就越有利,因為包括美國、歐盟和中國鄰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現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經濟的發展。

  奧斯特羅夫斯基説,尤其對周邊鄰國來説,中國是它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與中國發展關係不僅有助於中國的許多鄰國解決國內經濟問題,還有利於解決它們遇到的國內政治問題。

  墨西哥參議院亞太關係委員會成員、參議員歐亨尼奧阿爾科斯説,墨西哥同其他很多拉美國家一樣,都是傳統的對歐洲出口國。現在歐洲整體經濟形勢蕭條,將對墨西哥經濟構成很大打擊。作為拉動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中國在應對歐債危機方面的決策備受矚目。他相信中國將會在這一問題上起到積極作用。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