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海外看兩會:用發展的感召力贏得話語權

時間:2012-03-14 09:36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在發展過程中贏得與本國地位相稱的話語權。這種發展是確保更長時期、更高水準、更好品質的發展,也是尋求和平、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

  “這個世界是一個很不平衡的世界,有人拿著大喇叭,有人只有小喇叭,有人沒有喇叭。但是我始終認為,數字比喇叭重要。”兩會熱詞中,有中國外長楊潔篪的“喇叭論”。

  不同的國家擁有大小不同的“喇叭”,這和各國硬實力與軟實力構成的綜合國力相關,也有國際關係體系演進的歷史背景。今天的國際關係體系有兩大特徵:一是在國際規則與秩序的建立上,西方長期説了算,至今仍佔據主導地位;二是西方的政治思想、經濟模式、文化傳統、宗教觀念、價值觀等,擴張並滲透到整個世界。

  在這樣一個以西方為主導的體系中,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要擁有更大的話語權,除了快速發展增強國力,還需要打造出讓更多國家認同的話語體系。很顯然,這需要一個長期過程。

  英國皇家國際關係研究所克裏布朗博士認為,在很短的時間內,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就從一個相對“安靜”的參與者,變為最重要的角色之一。這種變化産生了重大意義,意味著國際政治和權力角逐發生了改變,但不少國家還不適應這種變化。歐洲智庫馬達裏亞加—歐洲學院基金會執行主席德福安密切關注中國兩會,在他看來,國際話語體系的再分配,是參與者在國際經濟政治的合作與博弈中實現的。中國通過越來越多地參與多邊事務和經濟全球治理,讓其他參與者更好地認同中國發展道路,就能夠逐步獲得國際話語權。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