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不能説説而已

時間:2011-03-09 08:21   來源:科技日報

  “從農産品精深加工業到汽車製造業,我們傳統産業的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有多少自己的智慧財産權?”九三學社中央專職副主席賴明委員今天的發問引起了與會委員的強烈共鳴。

  隨後他列舉了一串數字:我國裝備投資的60%用於購買國外産品,幾乎全部的光纖製造設備、80%的整合電路製造設備和石化裝備、70%的數控機床是國外産品……

  據一些委員介紹,就連當前炙手可熱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也出現類似問題,物聯網的精密感測器、電動汽車電池的核心部件和高性能碳纖維80%以上依靠進口,新一代光伏電池、LED晶片等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仍然受制於人。

  賴明認為,無論傳統産業還是新興産業,“以市場換技術的道路都是走不通的”。因此,應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將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作為産業發展的立足之本。

  政府採購要動真格的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政府採購佔GDP的比重長期徘徊在2%以下,遠低於發達國家10%左右的水準,而政府採購則被視為當今一國鼓勵本土自主創新的世界通則。

  “我們口頭上高呼支援自主創新,但行政審批、政府採購甚至公眾消費卻懷疑自主創新産品。”賴明舉例説道,有企業反映,在報批新藥時,審批部門總是要問:這種藥國外有沒有?如果沒有,審批就很難。民營企業常常遭遇不公平待遇:在申請科技項目時,一些地方寧願花更多錢讓國企或國立科研院校承擔,而後者則將項目低價分包給民營企業。

  在賴明看來,支援自主創新不能僅僅停留在“喊口號”上,要切切實實地落實在政府採購的執行上。“要在政府審批和採購中切實樹立支援自主創新,民企、國企和外企一視同仁的理念,依靠市場提高自主創新産品的競爭力。”

  別小看了中小企業

  實踐經驗表明,中小企業是産業自主創新最重要的生力軍。目前,我國也涌現出不少創新活躍、潛力巨大的高技術中小企業,但創新環境亟待改善。

  “突出表現之一就是中小企業貸款覆蓋率不足20%,融資渠道十分有限。”賴明去過很多地方調研,這點讓他印象深刻。在他看來,必須轉變“求大”的傳統觀念,著重鼓勵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為其發育和成長營造環境。“比如銀行職能應該從單純擴張資産規模向為中小企業服務轉變,同時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創投風投領域並規範發展。”

  企業是技術創新、技術轉移和成果應用的主體,而當前我國各級政府經常用行政命令指定産業發展重點、技術路徑。“這樣容易導致大量低水準重復建設,反而加大了技術和投資風險。”賴明對記者解釋説,“美國政府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重點集中在燃料電池技術,日本政府在制定第五代電腦、數字電視的主導技術等的失敗教訓值得我們重視和借鑒。”

  賴明表示,在産業自主創新過程中,應該讓企業自主選擇創新策略,依託市場不斷提高競爭力,從而借助高速成長的本土市場走出中國特色的産業自主創新道路。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