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吳兆麟之孫吳德立:祖父至死拒當漢奸

時間:2011-08-17 15:46   來源:長江商報

  由一個家境貧寒的農家子弟成長為軍校優等生,再被推舉為辛亥武昌起義軍事領袖。兩次被授上將軍銜,在政治生涯的高峰期急流勇退致力於公益事業,晚年至死都不當漢奸,他就是武昌起義臨時總指揮吳兆麟。

  吳兆麟(1882—1942),字畏三,湖北鄂城人。16歲投武昌新軍工程營當兵,先後考入工程營隨營學堂、工程營專門學校學習。1905年加入革命團體日知會、翌年再考入參謀學堂,畢業後任第八鎮工程營左隊隊官。辛亥武昌起義之夜,被起義士兵推舉為臨時總指揮,佔領武昌,後調北京。不久退出政壇,致力於社會事業,曾督修樊口大堤等水利工程,捐資修建武昌首義公園。晚年潛心佛法。1938年日軍侵佔武漢,誘以高位,不為所動。病逝後,重慶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將。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兆麟基金會會長吳德立是吳兆麟之孫,按照他的理解,吳兆麟是一位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這是他能在突發情況下勝任起義領導人的基本條件。

  吳德立説,吳兆麟的教育是在軍隊院校中完成的。他在學習期間,參加了清末新軍在河南彰德和安徽太湖的秋季軍事演習,根據這些經驗,吳兆麟編寫了彰德、太湖、武昌各次操練紀事和《戰術實施》、《參謀旅行兵術》等書。這些書被印發給各軍閱讀,使得他在軍中成名。“以一名年輕的初級軍官而具有這樣的軍事知識,在當時軍隊素質最高的新軍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力薦首義選湖北

  “吳兆麟投軍讀書的另一個收穫,是形成了反清革命思想。”吳德立説,1905年,吳兆麟參加了湖北早期著名的革命團體日知會,宣傳革命思想,探討革命方略,在新軍中很有影響。

  同盟會成立後,將在日本討論的革命戰略寄給武昌日知會討論。據吳德立介紹,吳兆麟在討論中形成了這樣的主張:“湖北軍界同情革命者佔十之六七,軍隊訓練程度較優,軍資甚多,軍隊最要緊的彈藥、糧秣、被服充分,漢陽有兵工廠,彈藥不可勝用也,以中國形勢,佔領揚子江可左右南北,況且湖北居揚子江中心,即孫子兵法中所謂‘衢’地是也……我日知會所計劃革命戰略以湖北為根據地,竭力聯絡揚子江上下游各省之同志,待時機一至,則由湖北首義,然後向北進攻,以北京為作戰目標。”

  其後的歷史證明,吳兆麟的認識和主張都是正確的,而且他本人即參加並領導了這一革命過程的實踐。

  臨危受命“總指揮”

  1911年10月10日晚起義爆發,晚上7點,近300名工程八營的起義士兵聚集到軍械總庫楚望臺。“這只起義隊伍隨時可能遭到鎮壓,義軍此時最渴望有一軍官來組織和領導,因為他們已經沒有退路。”吳德立介紹,吳兆麟當晚正是當值楚望臺軍械庫守衛隊的隊官,由於他在軍中素有威信,義軍請他出任戰時總指揮。

  此時陸續有許多義軍士兵也集中到楚望臺,吳兆麟見秩序混亂無章,“如果要舉他為首,就要絕對服從命令,如果今晚不勝,明天不但走不掉,還要危及九族。如果大家服從命令,他就願意冒死一拼。如有不聽令者或臨陣脫逃者格殺勿論!”

  “我家老爺子很絕,他就職就就下令將城內電線一律割斷,以防湖廣總督署調兵鎮壓起義。”吳德立説,吳兆麟以彈藥充足的楚望臺為根據地,將義軍分為三隊三面圍攻總督府,並派人到炮隊和各營催促響應起義。

  下令火攻總督府

  楚望臺附近北面的三十標和西面的憲兵營都是湖廣總督瑞澂的部隊,對起義軍威脅很大,吳兆麟當即令炮兵以猛烈火力進行先發制人的攻擊,保障了楚望臺的安全,接著又令炮兵以集中地火力轟擊督署衙門。

  “瑞澂開始並未把這幾百名起義軍當回事,因為兩個星期前的一場類似的‘暴動’很快就被撲滅了,但當他調兵時,電話不通了。”吳德立介紹,吳兆麟要求天亮前必須拿下總督府。他親自帶隊向總督府後面進發,發現督署後街都是店舖,便命令士兵將所有店舖門板拆下堆在督署後墻外點火,同時派人送信給炮隊向火光處射擊。炮兵終於有了射擊目標,各路義軍看到督署起火,加緊進攻,清晨5點左右終於打下總督府。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